+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明观察 > 正文

【红笔观察】红色旅游新意足,赓续红色基因谱华章

时间:2025-07-03 浏览量: 作者:李兆清

“七一”前后,红色旅游迎来热潮。乘着列车“重走一大路”、沉浸式观看红色实景演出、听童声讲解团讲述革命故事……红色旅游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层出不穷,红色记忆以更生动的方式在人们的旅途与生活中得到重温。(7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建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红色旅游新意足,可以让游客在旅游中更好地感知中国革命历史。

下好绣花功夫,打造鲜活特色产品。游客渴望通过各种形式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追求更具深度、体验感和个性化的旅游体验。自2021年6月开行以来,“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成为“重走一大路”的“移动课堂”。车厢里,“党史学习角”展示了中共一大会址及嘉兴南湖红船的老照片;革命歌曲演唱、党史知识竞答等活动让游客深入感受红色文化。在山东沂蒙红嫂家乡旅游区,《跟着团长打县城》等沉浸式红色演艺节目,让观众“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年代,体验八路军的一天。在江苏南通陆洪小镇休闲文化街区,刘瑞龙故居、毛泽东塑像收藏馆,可以让人们体味红色文化。越来越多的特色产品为红色旅游注入活力,带动更多红色景点“出圈”。

适应时代发展,营造沉浸旅游场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为创新旅游场景提供了更多可能。位于四川的飞夺泸定桥·渡河纪全感互动空间,在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科技加持下,游客能够获得昼夜行军、匍匐桥上、与敌人搏斗等身临其境的战争体验。从2023年10月开始,北京李大钊故居经常在户外举行《守常先生》演出,沉浸式导览讲解,让参观者完成一次与李大钊跨越时空的会面。江苏苏州常熟沙家浜景区新增数字文旅创新项目,采用AI+XR虚拟拍摄技术,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不一样的“沙家浜”美景。沉浸式场景,游客沉浸其中,可以加深对中国革命历史的理解,强化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推进研学旅游,“圈粉”更多未成年人。红色景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讲解员,他们将宏大历史叙事转化为青少年易于理解的故事。江苏省南京市逸仙小学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共建“研学+实践”平台,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少先队主题活动,把“少先队阵地”与“社会大课堂”融会贯通,让少先队员们既学党史又讲党史,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强化责任担当、团队合作等能力。湖北省武汉革命博物馆推出“武汉1927”沉浸式思政课,带领青少年走入实景历史情境中。不少学校与武汉革命博物馆开展合作,拓展“第二课堂”,让红色文化可看、可听、可体验。红色旅游为青少年提供走出课堂、直观感受红色历史的机会,助力青少年与红色景点“双向奔赴”。

红色旅游正当红,红色旅游新意足。红色旅游,播撒下一粒粒红色种子,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党史军史国史,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作者:李兆清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