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游新闻7月1日报道,成都一小区因电瓶车“飞线充电”引发火灾,致一家四口1死2伤,涉事车主已被刑拘。令人痛心的是,15岁女儿刚中考完已被提前录取,却因特重烧伤仍在ICU抢救。这场本可避免的灾难,再次为公共安全敲响警钟。
飞线充电酿成的悲剧早已不是个例。从北京通州因楼道充电引发的5死火灾,到广州海珠区飞线充电导致的3人伤亡,类似事件频发背后,是安全意识的普遍缺失与管理机制的滞后。当一根电线从高层窗户垂下,缠绕在树干或栏杆上为电瓶车充电时,看似便捷的操作实则埋下致命隐患,劣质充电器短路、线路老化漏电、电池过充爆炸等风险,在高温天气下更易被激化。此次成都火灾中,火焰从一楼迅速蔓延至三楼,正是飞线充电火灾小火亡人的典型体现。
悲剧背后,暴露出多重治理痛点。对个体而言,涉事车主或许认为偶尔充一次没事,却忽视了公共空间的安全关联;物业虽可能张贴过禁止飞线充电的通知,却缺乏常态化巡查与强制整改手段;而小区充电设施不足、充电桩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更让部分居民陷入不得不飞线的困境。这种个体侥幸、管理宽松、设施缺位的三重叠加,最终将风险推向失控边缘。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车主被刑拘传递出明确信号,公共安全领域没有无心之失。根据《消防法》,个人过失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可能触犯失火罪或危害公共安全罪。此次事件中,1死2伤的惨重代价已构成刑事犯罪要件,刑拘措施既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对潜在违规者的震慑。但更重要的是,需将事后追责前移至事前预防。社区应联合消防部门开展定期安全检查,对飞线充电行为建立发现、劝阻、处罚闭环机制;物业需加快充电桩建设,通过价格优惠引导居民规范充电;政府部门则应将小区充电设施纳入民生工程,出台强制性建设标准。
15岁少女躺在ICU的画面,撕开了飞线充电最残忍的一面,当安全防线溃堤,毁灭的可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我们不能只在悲剧发生后痛惜,更要在日常中筑牢安全防线。这需要每个人意识到,公共安全不是他人的事,一根飞线连接的可能是自己与邻居的生命;需要管理者明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终将付出惨痛代价;需要社会形成共识,便捷不能以生命为代价,发展不能忽视安全底线。
愿这场悲剧能让更多人警醒,飞线充电充的不是电,而是定时炸弹;守住安全规则,就是守住生命的防线。
(作者:黄紫莹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