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明观察 > 正文

【红笔网评】助推更多红色旅游凭实力圈粉

时间:2025-07-17 浏览量: 作者:关育兵

咸阳马栏的窑洞间回荡着革命往事,西安七贤庄的电报机前挤满体验的孩子,铜川照金的红色书屋里文创产品被争相选购……这个夏天,陕西红色景点的火热场景,印证着红色旅游正从“打卡地”变为“精神加油站”。让红色旅游真正“圈粉”,关键在于以资源为根、以创新为翼、以体验为桥,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7月16日群众新闻)

红色旅游的吸引力,首先源于对历史资源的深度挖掘。马栏革命旧址375孔窑洞,是1941年军民共挖的“奋斗见证”;照金纪念馆近年来征集的64件革命文物,从边区钱币到老式武器,每件都藏着具体可感的故事。这些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能与当代人对话的“活历史”。照金纪念馆同步开展口述史采集,让革命后代的回忆补充史料空白,这种“让历史落地”的努力,让红色故事有了温度。红色旅游要避免“千馆一面”,就得像这样扎进本地历史的土壤,把地域特色转化为独家优势。

科技与创意的融合,让红色文化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传播”。马栏的数字化沉浸式展馆,用光影重现关中分区的斗争场景;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的VR设备,让游客“走进”当年的秘密交通线;照金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刻进钢笔,让文创成为移动的红色课堂。这些创新不是为了炫技,而是用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熟悉的语言,打通历史与现实的隔阂。当发电报体验比课本更能让孩子记住通信史,当Q版讲解员形象让革命故事变得亲切,红色旅游自然能打破“说教感”,赢得更多共鸣。

优质服务与情感共鸣,是红色旅游“留粉”的关键。马栏纪念馆上半年组织676场活动,从专题讲解到互动体验,用细致服务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照金1933广场的白鸽、红色书屋的书籍,营造出“可感受、可参与”的红色氛围。正如青年党员张信辉所言,红色旅游的价值不仅在于“看过”,更在于“感悟”——当游客从老物件里读懂初心,从革命故事中汲取力量,这种情感共鸣会转化为持久的认同。红色旅游的“圈粉”,终究是精神的“圈粉”。

从陕西红色景点的实践来看,红色旅游的生命力,在于始终回答好“如何让历史照亮现实”这个命题。保护好文物、讲述好故事、创新好形式,红色景点就能从“一次性参观地”变为“常来常新的精神家园”。这既需要对历史的敬畏,也需要对时代的敏感——让每处红色地标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红色旅游定能持续“圈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作者:关育兵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