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明观察 > 正文

【红笔观察】“雪糕刺客”失势,性价比才是王道

时间:2025-07-19 浏览量: 作者:黄鹤权

据新周刊近日报道,曾经以高价格让人猝不及防的“雪糕刺客”们,如今正遭遇市场的“冷遇”。曾试图打造“中国雪糕界爱马仕”的钟薛高,其相关子公司已被申请破产审查。曾经动辄几十元一支的高价雪糕,如今在零售终端少有人问津,而5元以内的平价雪糕成为市场主流,重新占领了消费者的冰柜。“雪糕刺客”们构建的高溢价神话,为何在短短几年间就走向破灭?

“雪糕刺客”的出现,本质上是一场以“消费升级”为名义的资本游戏。2018年前后,以钟薛高为代表的品牌,用“稀缺原料+国潮设计”等营销手段,硬生生地开辟出国产高端雪糕市场,将雪糕的单价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66元一支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在“双十一”能15小时售出2万支;钟薛高在2021年营收近10亿元。在其示范效应下,各路品牌纷纷推出高价雪糕,一场“造神”运动在雪糕界兴起。

然而,这种高溢价模式的根基并不稳固。首先,消费者对高价雪糕的接受度远没有商家想象的那么高。公开调查数据显示,71%的消费者认为高价雪糕纯属营销溢价,仅18%认可其物料价值。在价格接受度上,35.4%的人选择5-10元,28.55%接受10-15元,20元以上接受者仅占1.8%。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愿意为高价雪糕买单。

其次,“雪糕刺客”们试图用快消品的销售模式,去承载奢侈品的价格定位,这本身就存在“价值错位”。消费者在便利店、超市冰柜里随意挑选雪糕时,期待的是一个符合日常消费场景的价格。当拿起一支看似普通的雪糕,结账时却发现价格高达几十元,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会让消费者感觉“被欺骗”。它们没有给消费者营造出一个与高价相匹配的消费场景和服务体验,比如像Gelato店那样,提供开放式制作过程、先尝后买的互动服务等。

再者,随着消费者日益成熟和理性,他们对产品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在品牌故事和营销噱头层面,而是更注重产品本身的品质、健康和性价比。当“雪糕刺客”们的营销泡沫被戳破,消费者发现高价背后并没有与之对应的品质提升,自然会用脚投票。例如钟薛高曾因“火烧不化”等问题,引发消费者对其配料合规性的质疑,尽管品牌方进行了回应,但信任一旦受损,就很难再恢复。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平价雪糕一直占据着市场的基础盘。当高价雪糕市场陷入困境时,传统平价雪糕品牌抓住机会,凭借多年积累的品牌口碑、稳定的产品质量和亲民的价格,迅速夺回市场份额。同时,一些新兴的平价雪糕品牌也不断涌现,它们以创新的口味和包装吸引消费者,进一步挤压了高价雪糕的生存空间。

此外,消费场景的多元化也对“雪糕刺客”不利。如今,除了传统的便利店、超市渠道,冰淇淋在景区文创、餐饮搭配等领域有了新的发展。像景区推出的特色文创雪糕,虽然价格也不低,但消费者购买它,不仅仅是为了吃,更是为了与景区地标合影、在社交平台分享,获得一种社交满足感。这种消费场景与价格的匹配度,是“雪糕刺客”们所缺乏的。

“雪糕刺客”失宠,高溢价神话破灭,给整个消费市场敲响了警钟。在信息高度透明、消费者日趋理性的时代,品牌不能再依靠单纯的营销和高价策略来收割消费者。无论是平价产品还是高端产品,只有回归产品本质,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黄鹤权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