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明观察 > 正文

【红笔观察】对“只能看不能用”农村新公厕说不

时间:2025-07-23 浏览量: 作者:童其君

7月21日,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人民政府就“农村新公厕只能看不能用”发布情况通报。通报称,7月20日晚,央视媒体对稷山县农村公厕未能正常开放公开报道后,稷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对媒体报道的情况进行实地核查,确实存在此类问题,情况属实,已安排部署整改,并对相关失职失责人员严肃追责问责。(7月21日大众网)

本该为村民提供“方便”的新公厕,一边是崭新的公厕“铁将军把门”,只有村里有活动或领导来视察的时候才会开放,一边是村民无奈继续使用“脏乱差”的老旧旱厕。这一非正常现象背后,暴露出基层治理的诸多问题。相关工作人员称,因为使用公厕会产生不少费用,又担心村民素质不高带来维护难题,所以村里继续让村民使用老旧旱厕。但这种说法能让人信服吗?建设公厕本就应将后续维护费用纳入考量,而以“村民素质不高”来说事,更是对村民的需求和问题漠不关心、毫不重视与服务意识的缺失。

小厕所牵动大民生。建设农村公厕是提升居民生产生活品质、改善农村地区人居环境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群众生活品质和乡村文明程度。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 - 2025年)》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中要求的“用得上、常受益”,如今却出现了“建而不用”的咄咄怪事。这种把民生工程当作装点门面的“形象工程”,不仅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更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和民众的利益,寒了民心。

值得肯定的是,在媒体曝光后,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整改工作,对全县农村公厕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切实把资金、人员、制度等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到位,确保农村公用设施正常开放。同时县纪委监委对相关失职失责人员进行严肃追责问责。但要彻底解决问题,不能仅靠“一阵风”。一方面,要压实镇村管护责任,明确专人负责,保障日常维护经费,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应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清除政绩观中的偏差,真正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多些务实举措,力戒形式主义。唯如此,才能让农村公厕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民生工程“直抵民心”。

(作者:童其君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