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游新闻7月22日报道,农夫山泉旗下曾售价5元的红色尖叫饮料,因已停产在市场上被炒至8900元一箱,引发热议。农夫山泉回应称该产品含有人参添加成分,已停产,炒价情况会反馈给相关部门核实。这瓶原本普通的功能性饮料,因停产稀缺被推上天价,看似荒诞的背后,折射出市场炒作的浮躁与监管的待完善。
红色尖叫被炒至8900元,价格翻了近1800倍,显然脱离了商品本身的价值规律。从经济学角度看,稀缺性确实会推高商品价格,但正常的稀缺溢价应建立在真实需求之上,而非人为制造的炒作泡沫。这款饮料的核心价值在于含人参成分,即便停产,其饮用功能并未改变,所谓的收藏价值、情怀价值更多是炒作赋予的虚假光环。当一瓶饮料的价格远超黄金,本质上已沦为投机工具,不仅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更可能诱导消费者跟风炒作,造成非理性消费。
此类天价停产商品并非孤例。近年来,从网红奶茶杯到绝版零食,再到老牌护肤品,但凡贴上停产、限量标签,就可能被黄牛盯上,在二手平台或社交圈炒出离谱价格。这背后既有部分消费者猎奇收藏的心理驱动,更有投机者利用稀缺性制造供需失衡、收割智商税的套路。而闲置交易平台对商品定价的监管宽松,进一步让炒作行为有了生存空间,当自愿交易成为幌子,天价炒作就可能演变为扰乱市场的违法行为。
农夫山泉的回应及时表明了态度,但问题的解决不能仅靠企业发声。红色尖叫从5元到8900元的离谱价差,已超出正常市场波动范畴,涉嫌恶意炒作。根据《价格法》,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不得利用虚假或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相关部门需对炒价行为展开核实,若发现存在串通涨价、虚假宣传等情形,应依法予以处罚。同时,平台方也需履行监管责任,对天价停产商品信息进行甄别,对明显超出合理价值的定价进行限制或警示,避免成为炒作推手。
消费者的理性回归同样重要。一款饮料的价值终究体现在饮用功能上,所谓的收藏价值、情怀溢价往往经不起推敲。此前曾有绝版零食被炒至数百元,最终因过期无法食用沦为垃圾,类似案例早已证明跟风炒作的风险。面对天价停产商品,消费者更应保持清醒,不被稀缺标签绑架,不助长投机风气,让理性消费成为市场主流。
从更深层看,此类事件也提醒企业对待停产产品需更谨慎。产品迭代本是市场常态,但停产信息的透明化、库存消化的规范化,能减少投机空间。企业可通过官方渠道说明停产原因,引导消费者理性对待,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市场乱象。此次农夫山泉将炒价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也为企业应对类似问题提供了参考,既要尊重市场规律,更要主动配合监管,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一瓶饮料被炒出天价,看似是小事,实则关乎市场公平与消费理性。当稀缺性被异化为炒作工具,受损的不仅是消费者钱包,更是市场的公信力。期待相关部门及时介入核查,平台强化价格监管,消费者回归理性,让天价尖叫降温,让市场在规则框架内健康运行,别让一款普通饮料的稀缺,沦为投机者狂欢的温床。
(作者:黄紫莹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