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明观察 > 正文

【红笔观察】茶楼索要过路费的“创新”要不得

时间:2025-08-11 浏览量: 作者:关育兵

八月酷暑,有游客兴冲冲奔向青城山镇寻找清凉,不料半途却被一家茶楼横拦去路索要“过路费”。这则新闻令人啼笑皆非,又深觉愤慨——在公共空间行走竟遭盘剥,这“此路是我开”的古老强盗逻辑,竟在今日借茶楼之壳还魂,创出了商业“创新”的“新高度”。(8月10日澎湃新闻)

当游客被逼向茶楼“买路”时,看似是商家一时糊涂的“误会”,实则是公共空间被私占的霸道逻辑在作祟。正如当地政府通报所证实的,游客仅是“途经望幽茶楼”,并未消费。茶楼自以为拥有对门前通道的“领土权”,便公然以“过路费”为名对游客进行无理阻拦与索取。这种将公共空间视为私产的行为,无异于对“公共性”这一社会基石的无耻蚕食。

这荒谬一幕背后,映照出某些经营者对法律边界的公然漠视。《民法典》早已明确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这并非商业恩赐,而是法律的刚性要求。商家竟将游客正常通行权擅自扭曲为“服务交易”,其行径不仅悖逆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自愿、平等原则,更赤裸裸地挑战着法律的尊严底线。

这种“创新”收费,如同在旅游名片上涂下污点,不仅瞬间扼杀了游客的兴致,更在无形中侵蚀着地方旅游声誉的长久根基。青城山本是“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人间仙境,却因茶楼前一道“买路钱”的粗俗关卡,令无数人乘兴而来者心头蒙上寒意。旅游经济的命脉,终究维系于游客“用脚投票”的信任与选择——若此类“创新”蔓延,无异于自毁长城,将宝贵客流推向远方。

青城山镇政府对涉事经营户“批评教育”并要求其道歉的迅速行动值得肯定。但“批评教育”若仅止于“道歉”的句点,便无法根除病灶。通报中“举一反三”的承诺能否落地,取决于后续是否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与严厉惩处措施,彻底打破商家“违法成本低廉”的侥幸心理。

期待当地政府真正以“刮骨疗毒”的魄力,将通报中“深入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的承诺转化为具体制度。唯有让每一条通往青城山美景的道路都畅通无阻,让经营者懂得真正的“生财大道”是诚信与服务而非设卡勒索的歪门邪道,游客才能安心享受“青城天下幽”的静美。

(作者:关育兵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