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明观察 > 正文

【红笔网评】“因人设岗”终于查处,舆论倒逼的正义不该成为“常态”

时间:2025-08-11 浏览量: 作者:郭元鹏

8月9日,包头市联合调查组就此前包头市委讲师团人才引进“因人设岗”有关问题发布调查通报。包头市委讲师团于2023年12月和2025年1月先后两次面向社会公开引进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公示的拟录用名单为同样3个人,引发舆论关注。根据通报,讲师团人才引进中存在因人设岗、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议事决策程序不规范等问题。(8月10日光明网)

一场荒诞剧落幕,而寒意未消。包头市委讲师团两次“独立”招聘,最终公示的名单竟如复制粘贴般高度一致:同样的三个人。当舆论的惊雷终于迫使联合调查组确认“因人设岗”并宣布招考无效,公众心头的疑问却如铅云密布:若无舆论的穷追猛打,这场精心编排的“萝卜招聘”,是否就在权力的羽翼下安然落地?包头“因人设岗”之耻,我们害怕的是:当“李白们”的路被权力封死,会是什么光景?

“无巧不成书”的幌子,掩不住权力精心编织的荒诞。 所谓“急需紧缺”岗位,实则是为特定对象量身定制的“私人堡垒”。岗位要求已非客观标准,而是特定简历的镜像描摹:“专业需求”沦为个人特质的私密映射,制度尊严在权力的算计下支离破碎。从资格审查到面试考核,整个流程不过是“虚位以待”的表演。公众目睹的是一板一眼的“程序正义”,幕后却早已写好内定剧本。当筛选机制形同虚设,程序的严肃性便在权力的傲慢下化为齑粉。

更令人心惊的是“默契配合”的系统性失语。如此明显的操作痕迹竟能一路绿灯直达公示,层层关口为何对刺眼疑点视若无睹?是麻木,是纵容,抑或是更高意志的贯彻?这种系统性沉默,正是权力得以畅通无阻的润滑剂。调查通报轻描淡写的“监督落实不到位、决策不规范”,掩盖的是制度防线的集体溃败——当本应锐利的监督目光浑浊茫然,公平正义的最后屏障便轰然倒塌。

舆论倒逼下的查处,本身就是一种制度性耻辱。它揭示了一个令人窒息的现实:常态化的内部监督机制,其效能竟远逊于舆论场域的聚光灯。内部监督本应全天候、无死角运行,为何关键时刻沦为“稻草人”?是制度设计的结构性缺陷令监督者无从发力?是监督者慑于权力威势而“主动失明”?抑或是监督权被巧妙架空?无论何种原因,当内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公平便只能成为舆论倒逼下的“奢侈品”。

舆论推动的查处天然带有“马后炮”的滞后性:损害已造成,公信已重创。包头事件中,公众更深的疑问是:若非舆论紧盯,那些被剥夺机会的真正人才,其损失谁来补偿?迟到的正义已然褪色。更危险的是,这种“舆论驱动型”模式,会否滋生“只要隐蔽就能过关”的侥幸?

通报中“以此为鉴、举一反三”的承诺,公众早已耳熟能详。然而,缺乏刮骨疗毒勇气、仅停留于口头表态的“举一反三”,无异于“狼来了”的现代翻版。当类似事件在不同时空反复上演,每一次“严肃处理”的承诺,都在透支着本就脆弱的制度公信。

终结轮回,唯有让监督“长牙带电”。舆论不应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常备军。当公共部门正常履职依赖“热搜驱动”,这本身就是治理能力缺失的耻辱印记。祛除“因人设岗”的病灶,必须重构机制,让权力在制度的铁笼中于阳光下运行。

其一,全流程“阳光防腐”。岗位设置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公平性论证必须前置并公开接受质询。招聘信息发布、资格审查、考核过程、结果公示等关键节点信息必须依法详尽公开,让“暗箱”无处遁形。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对招聘方案及执行进行全程监督评估,打破内部操作的封闭性。

其二,监督权“独立问责”。提升内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确保其能“瞪起眼来”履职。对监督者自身失职渎职行为实行“零容忍”和“一案双查”,形成监督闭环。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监督信息共享与联动机制,破解“地方保护”或“部门壁垒”。

其三,技术构筑“数据铁笼”。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构建覆盖人才引进全流程的智能监管平台。对报名信息、审核结果、评分记录、录用关联度等进行实时动态分析预警,自动识别异常模式,让“人为操作”在技术透视下无所遁形。

其四,溯及既往“黑心伯乐”。对查实的“因人设岗”,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纪律、法律责任,更要溯及既往,审查此前可能存在的类似违规录用情况。建立对因不公招聘而受损者的救济与赔偿机制,让受害者得到应有补偿,让违规者付出更高代价。

人才选拔不公,腐蚀的是社会流动的根基。其戕害的远不止几个落选者的前程——它蛀空了人才评价体系的公信支柱,扭曲了社会资源分配的正义标尺,阻塞了阶层间良性流动的通道。

当勤奋与才智在权力的任性面前不堪一击,当制度承诺在私利算计下化为虚影,社会信任的基石便已在无声中崩裂。包头之鉴,不应是又一份尘封的检讨书。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让权力在众目睽睽下运行,让每一次“公平”都不必等待舆论的号角,才能斩断“因人设岗”的轮回,重铸人才选拔制度的尊严与公信。

(作者:郭元鹏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