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公用事业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举聚焦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用事业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垄断问题,如拒绝交易、限定交易、搭售、差别待遇等,旨在强化反垄断监管,筑牢民生服务的公平底线。
公用事业作为涉及民生的重要行业,具有公共性、地域性和政策性等特点,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若放任垄断,易导致价格虚高、服务质量下降、创新动力不足,最终加重民生负担并拖累经济活力。市场监管总局出台《指南》,直面现实痛点,正当其时。
《指南》精准出击公用事业领域垄断问题,聚焦该领域垄断行为的特殊性,细化认定规则,增强反垄断执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考虑因素,到滥用行为的具体情形,再到“正当理由”的列举,《指南》为反垄断执法提供了清晰指引,让执法者有章可循,让经营者心中有戒。
应该看到,公用事业兼具自然垄断特性和公共服务功能,既依托规模化经营,又承担应急保障等社会责任。因此,该领域的反垄断需精细平衡,既要防止市场支配地位被滥用,又要保障公共服务安全稳定。正因如此,《指南》系统总结执法实践经验,归纳行为表现形式,逐项细化认定因素,让隐蔽的垄断行为无所遁形。特别是对于“正当理由”的界定,堵住了经营者以“保障安全”等缺少法律依据的理由实施垄断行为的漏洞,彰显了反垄断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近年来,我国反垄断监管持续向民生领域深入推进,《指南》的发布是重要体现。它不仅为反垄断执法提供了有力武器,也为公用事业经营者指明了合规方向,推动其摒弃捆绑销售、指定交易等陈旧模式,转而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维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公用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未来,《指南》的生命力在于有效落实,这需要加强反垄断执法队伍建设,推动行业监管与竞争执法联动,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打破公用事业领域垄断坚冰,促使“水、电、气、热”等基础服务更加公平、透明、高效,这是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指南》的指导下,公用事业市场更加规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持续改善注入新动能。
(作者:谭金山 省社科联“文安平”网评团队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