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巩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湖北省教育厅广泛听取家长师生和各界意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在全国率先建成中小学“数字食堂”监管平台,用数字化手段为校园食品安全筑牢“防护网”。这一举措不仅回应了广大家长师生“舌尖上的焦虑”,更勾勒出数字信息化时代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的新图景。(8月20日湖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
校园餐的质量,一头连着千万家庭的牵挂,一头系着学校立德树人的根基。众所周知,校园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民生领域的“必答题”。近年来从食材采购到加工制作,从留样管理到餐具消毒,各地虽不断细化监管流程,但“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始终是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痛点。家长们想知道孩子在学校吃的食材是否新鲜、来源是否可靠,却难有直接的渠道了解;监管部门想实现全链条管控,却受限于人力物力,难以做到实时覆盖。这种“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困境,既让家长忧心,也让监管效能打了折扣。
湖北率先建成全省中小学“数字食堂”监管平台的破题之处正在于用数字信息化手段打通了信息壁垒。“数字食堂”监管平台通过接入食材供应商资质、检验检疫报告、采购台账等相关数据,让每一种食材的品质和来源都可以被追溯。譬如,在武汉市硚口区崇仁兴华小学食堂,工作人员对采购配送的食材、调味品进行拍照、称重、检查,生成电子档案,相关的信息实时上传至“数字食堂”监管平台。“数字食堂”厨房监控系统,实时呈现食材清洗、切配、烹饪、备餐等环节,让操作过程变得“阳光透明”。值得一提的是监管平台向家长师生开放查询端口,让监督从“被动等待”升华为“主动参与”。这种让“数据跑路”代替“人工跑腿”的模式,不仅让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愈发精准高效,更让家长师生吃下了“定心丸”。
从更深层次看,湖北建成全省中小学“数字食堂”监管平台是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的具体落实和生动践行。中央八项规定强调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作风就直接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对广大家长师生关切的回应力度上。从相关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个别学校食堂的食材以次充好,采购、加工流程不规范等问题,这本质上是校园食品安全责任意识缺失,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松散。“数字食堂”监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全流程、全要素管控,让每一次食材采购在阳光下运行,每一项食品加工操作经得起核查检验,这正是以校园食品安全制度刚性保障食品安全监管作风建设的具体体现和有效举措。
当然,“数字食堂”监管平台只是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之一,建立“建、管、用”一体化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才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一方面监管平台需持续更新技术,不断适应食材供应、加工制作标准的变化,防止平台成为“僵尸系统”。另一方面需明确学校、监管部门、家长的三方责任,形成“平台监管+部门督查+社会监督”的闭环,让食品安全数据真正“用起来、活起来”。唯有如此,“数字食堂”监管平台才能从“盆景”成长为“风景”,真正融入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日常。
目前,湖北省7705所中小学已全部接入“数字食堂”监管平台,这一实践案例已然成为其他省市可借鉴的样本。当数字信息化技术与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当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与广大家长师生参与形成合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校园食品安全的“防护网”会越织越密。毕竟,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孩子们的餐盘,就是守护好他们的健康成长,更是守护好千万家庭的幸福期盼。我们也乐见有更多像“数字食堂”监管平台的创新实践,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作者:陈超 汉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