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我们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不仅是亿万农民喜迎丰收、享受收货的盛大节日,更是我们回望“三农”工作成效、展望农业强国建设未来的重要时刻。我们需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意图,将丰收的喜悦转化为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决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不竭动力,当知筑牢粮仓,守好饭碗,才是更大的“丰收”。
粮食增产丰收,是底气,更是责任。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的收成与储备,为我们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坚实支撑。这沉甸甸的收获,凝聚着广大农民和“三农”工作者的辛勤汗水,也得益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持续发力、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的扎实推动。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球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端牢中国人的饭碗,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丰收节的意义,不仅在于庆祝“吃得饱”,更在于提醒我们要为“吃得好”、“吃得久”而持续奋斗,时刻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建设农业强国,是目标,更是路径。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这要求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产量的增长,更要着眼于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这意味着要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强化科技与装备支撑: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增产增收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并进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展乡村产业,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激发其内生动力;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守护粮食安全,是底线,更是使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责任,持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调控能力。既要抓好“米袋子”,也要丰富“菜篮子”、“油瓶子”、“果盘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大力推广节粮减损技术,减少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各环节的浪费,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金秋时节话丰收,强农强国正当时。丰收节不仅是对过去一年辛勤耕耘的礼赞,更是迈向新征程的起点。我们当以丰收节为契机,凝聚起全社会重农崇农、支农爱农的强大力量,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锐意进取,苦干实干,切实抓好以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让丰收的喜悦年年延续,让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加稳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坚实的“三农”力量。
( 作者:沈国勋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