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明观察 > 正文

【红笔网评】“超24亿人次”生动注解“活力中国”

时间:2025-10-09 浏览量: 作者:殷建光

10月8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10月1日至8日(国庆中秋假期),累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到24.32亿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日均3.04亿人次,同比(2024年国庆假期7天日均,下同)增长6.2%。时代奔腾,双节澎湃。这组数字背后,是车轮滚滚的奔赴、是山海相拥的欢笑、是烟火升腾的活力——“超24亿人次”,正是“活力中国”最生动的注脚。

流动的脉搏,文旅活力喷涌成潮。公路22.48亿人次的穿梭、水路1167万人次的荡漾、民航1917万人次的翱翔,构成了立体的出行网络。其中,日均2.4亿人次的自驾车流,更是将“说走就走”的自由写满大地。京津冀的协同、长三角的联动、粤港澳的交融、成渝的共振,再加上西安、长沙、武汉等都市圈的磁石效应,让热门城市的街巷里、山水间,处处涌动着“诗与远方”的向往。这份活力并非偶然。全国高速免费通行的护航、地方旅游优惠券的催化、县域旅游的崛起,让出行门槛不断降低;政府机关食堂对外开放、景区免费停车等暖心举措,更让旅途多了份宾至如归的温情。当公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说走就走的行动力,当政策的温度与市场的热度相互激荡,文旅的活力必如江河奔涌,势不可挡。

消费的热潮,从城市到乡村的红火。流动的人群点燃了消费的引擎。有人在非遗市集与现代文旅项目的碰撞中,为“老传统”的新表达买单;有人在网红市集、沉浸式剧场里,解锁家门口的新鲜体验;还有人奔赴赛场、剧场,为热爱的赛事与演出欢呼。2025年国庆档票房突破18亿元,内蒙古旅游收入达160.66亿元,湖北千余场“文旅商体”活动激活消费潜能,广州文旅消费同比增长18.1%……从大城市到小县城,从物质消费到文化体验,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绽放的蓬勃态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丰收体验游”带动乡村旅游人次大幅增长,田间地头的新场景、新业态,让农民的“钱袋子”与游客的“获得感”同步提升。这种城乡联动的消费热潮,不仅是经济活力的体现,更是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精神的亮色,亿万人民的精气神。比数据更动人的,是流动背后的精神气象。“鸡排哥”“炒粉哥”的市井温情,文言文请假条里的真诚尊重,让陌生人社会多了份暖意;泰山之巅齐唱国歌、古城街头挥舞国旗,爱国情怀在集体行动中激荡;雨中坚持表演的艺术家、为老人细心搭配菜肴的服务人员,用敬业与善意勾勒出时代的剪影。年轻一代正成为传承的主角:排长队为长辈买月饼的执着,让传统节日的孝道基因代代相传;“串游”各地的创新玩法,为文化传播注入青春活力。而返程时那片点亮夜空的车灯洪流,更是将假期的闲适悄然转化为奔赴事业的豪情——这股精气神,正是“活力中国”最璀璨的光芒。

双节落幕,征程再启。“超24亿人次”的流动,既是自豪的资本,更是前行的底气。假期的幸福已转化为奋斗的力量,休闲的快乐正升腾为拼搏的激情。从今日起,向着“全年红”的目标,第四季度的奋斗号角已然吹响。活力中国,必将在亿万人民的拼搏中,续写更多精彩篇章。

(作者:殷建光 初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