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镇五中门口,48岁的李俊永在油锅升腾的烟火中,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炸出了一份价值6元却直抵人心的鸡排。
一句“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的调侃,消解了顾客排队的焦躁;“辣椒我花钱买的,不会给你放太多”的玩笑,道出了小本生意的本分。这份淬炼自市井生活的幽默,连同他对学生优惠1元、为困难孩子多加份量、给孕妇搬凳歇脚、朝环卫工递冰水的细碎温情,构成了今秋最动人的风景线。
当“鸡排哥”的名字传遍网络,我们更需警惕:流量狂欢之下,那份支撑起社会温情的朴素品质,正面临被过度消费的危机。
鸡排哥的走红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曾经冷清的五中后街日均涌入3000名游客,隔壁冰粉摊营业额翻了五倍;景德镇文旅局以他为原型拍摄城市宣传片,国庆期间游客量激增40%。面对资本抛来的百万级带货合约,他选择召集家人组成“鸡排家族”——妻子凌晨采购食材,姐姐挥汗掌控油锅,侄子协调订单流转,七旬母亲颤巍巍打包餐盒。十个摊位昼夜运转,全家人日均睡眠不足四小时,却坚持不涨价、不扩张。这份“家族齐心守一摊”的坚守,让美国《纽约邮报》在专题报道中感叹:“中国草根劳动者用幽默诠释了尊严的力量。”
然而流量的阴影紧随而至。恶意谣言如潮水般涌来:有人假冒其亡父编造苦情戏码,营销号大肆传播“坐拥千万资产、多套房产”的谎言;18家公司争抢“鸡排哥”商标注册权,主播架设二十余台手机全天直播干扰经营。面对“买了几套房”的诋毁,亲属含泪向媒体澄清:“全家六口挤在60平米老房几十年”,可辟谣视频的传播量不足谣言的十分之一。当李俊永面向媒体自证清白时,个体声音微弱如尘埃。恶意揣测与过度解读,正持续侵蚀他赖以立足的真诚土壤。
更严峻的考验在于价值的扭曲异化。当鸡排哥被视为“流量富矿”,各方注意力急速滑向纯粹的商业变现。食品企业带着贴牌分成协议围堵摊位,游客为打卡拍照挤占学生通道,代购黄牛将6元鸡排炒至60元。他反复恳求“让学生先吃上热鸡排”,营业时间却被倒逼延至凌晨。当公众只盯着他身上的“商业价值”,那个真诚幽默的“人”本身,正被悄然遗忘。
幽默是他的名片,真诚是他的底色,但这份朴素品质若沦为流量快餐,终将透支殆尽。呵护鸡排哥,就是呵护一种稀缺的社会价值。平台方应建立“素人保护机制”,对围堵直播和谣言账号重拳整治;地方政府在维持秩序时需开通联合辟谣通道,设立学生专属购餐区,避免保障行动沦为商业噱头;公众更应以行动表达支持:拒绝代购炒卖、遵守“不逗留不干扰”倡议,让摊位回归服务学生的本质;媒体则需克制“逆袭神话”的叙事冲动,聚焦劳动者尊严的守护。唯有当每个环节压实责任,才能阻挡流量对真诚的绞杀。
鸡排哥的价值不在热搜榜的位次,而在他递给学生的每一块热乎鸡排里;不在短视频的千万点击量,而在“塑料袋要收费”的诚实幽默中。守护这份温暖,本质是守护我们对抗功利主义的集体自觉。唯有真诚不被当作快消品,平凡烟火里的微光才能恒久照亮前路。
( 作者:唐海燕 初审:乐乐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