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小车、一口油锅、一份6元的鸡排,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李俊永在这个秋天火速出圈,成为全网“顶流”。没有团队包装,没有剧本设计,仅凭他市井间的真诚与幽默,一句“你可以亏待自己,但不能亏待自己的胃”,就让无数人笑着笑着就红了眼眶,纷纷称赞“6块钱的鸡排,却吃出了60元的情绪价值”。
国庆、中秋期间大家纷纷扎堆景德镇,他们奔赴的,从来不是一份普通的小吃,而是想亲耳听听“幸福没有定义,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就够了”的温暖叮嘱,想亲手接过热乎鸡排时那瞬间的真诚连接,或者只是想把自己拍进镜头发朋友圈,完成一场“我也在热搜里”的低门槛参与。
从被清北学子追捧的“鹅腿阿姨”,到怀化传递快乐的“剪刀手晓华”,再到如今的“鸡排哥”,我们正见证着一种新的城市叙事:人们不再只为山水风景而来,更多是为鲜活的人、真实的生活气息而动身。当“鸡排哥”被聘为“景德镇文旅推介官”,这不仅是对市井温情的致敬,更藏着城市营销的智慧——文旅宣传正从“风景展示”转向“人情讲述”,这份转变本应是双向奔赴的美好开端。
可热闹背后,我们更该清醒:“鸡排哥”需要的是顾客,不是看客。顾客为的是美食本身,是那份藏在烟火气里的踏实与温暖,他们会为6元的鸡排买单,也会为真诚的话语动容,这种互动是平等的、良性的;而看客追逐的,更多是“蹭流量”的新鲜感,是“我就在现场”的幻觉,他们或许不会真正品尝鸡排,只会举着手机围堵在摊位前:有的从凌晨三点就开始排队,只为抢一个镜头位;还有的反复下单,只为多录几句“金句”,把本该从容的买卖变成一场喧闹的围观。
不要让“双向奔赴”变成“双向消耗”。游客或许会因“鸡排哥”而来,但决定他们是否愿意再来、是否会推荐给朋友的,是在景德镇的整体体验:打车是否方便、景区服务是否周到、能否感受到瓷都真正的文化底蕴……如果只盯着“鸡排哥”的流量狂欢,却忽视了城市服务的“基本功”,再火的网红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热度退去后,城市依然留不住人心。
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们放下对短期流量的焦虑,回归文旅发展的本质,沉下心来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完善公共服务的细节,打造可持续的旅游品牌。只有这样,才能让“网红效应”转化为“城市口碑”,让流量变成推动文旅发展的长久动力。而对于“鸡排哥”这样的普通人,我们更该给予理解与空间。毕竟,真正的文明,从来不是把普通人推上流量的神坛再消费,而是让每一个平凡人都能体面地活着,不被围观打扰,不被流量辜负。
愿“鸡排哥”永远有顾客为他的鸡排而来,愿景德镇能借着这份热度,打磨好城市服务的“内功”,愿每一座城市都能明白:网红或许能带来一时的热闹,但只有真诚的服务、深厚的文化、温暖的人情,才能真正留住游客的心。这才是文旅发展的长久之道,也是我们在流量狂欢中最该守住的理性。
( 作者:李赛 张天放 初审:乐乐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