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上午,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冰教授为全校中层干部作了《适应与改变——汉江师范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的报告,结合国家有关政策文件和国内高水平师范院校案例,从教育与教师角色变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基本内涵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三个方面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努力的主要方向进行了深刻分析,引发全体参会人员的深思和共鸣。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本科合格评估整改的紧迫任务。我们要加强对教育者角色和能力的认知,加深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内涵的理解,强化顶层设计,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学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的快速提升。
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利用好政治理论学习的时间,把业务知识学习融入政治理论学习的安排,加强上级政策文件、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实现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的同步提升。
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提升课程育人实效。根据学情、校情,明确学生核心素养,优化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模块,把实践教学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和管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传承人类文化思想精髓、弘扬百年师范文化底蕴。按照“基础扎实、口径适当、强化能力、注重实践”的思路优化和建设专业教育课程,弘扬乡村教育家精神(工匠精神),锤炼与社会需要求衔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加强数字素养课程、跨学科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提升课程育人效果和能力。
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培育优秀教学成果。强化问题导向、产出导向和成果导向,加强教学改革研究的谋划和安排,结合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和趋势优化课题设置,完善教学研究项目管理,遴选优质课题培育教学成果,为冲击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做好准备。
加强“五育融合”贯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刻理解“五育”内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课程、项目、实践与竞赛等组成的体美劳教育体系,强化“身心健康”的大健康观,营造课程体系(文学艺术、审美修养、文化信仰)、第二(三)课程、环境氛围系统融合推进的美育体系,弘扬学校“劳动教育”传统、赋予劳动教育时代内涵,提升体美劳教育质量。加强第一、二、三课堂一体化设计,将第二、三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第一、二、三课堂紧密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夯实课程、项目、竞赛、特色活动等综合育人体系,建立学生学业指导、辅导和帮扶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时不我待,教育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加强学习,深化改革,积极行动,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快速提升,为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朱琳,汉江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编辑:石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