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快评汉师 > 正文

《网络评论写作素养》课凸显了立德树人的鲜明导向

时间:2024-11-24 浏览量: 作者:殷建光

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2024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汉江师范学院11门课程成功入选。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文江副教授牵头申报的《网络评论写作素养》课榜上有名,标志着马院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课程建设,大学名片。优秀的课程是大学的形象,更是学校的资源。《网络评论写作素养》入选省级一流课程,实至名归,这个课程响应时代呼唤,顺应学生需求,给我们带来诸多启迪。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课程建设的灵魂。《网络评论写作素养》课依托“红笔”网络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坚持提升课程品质与专业融合并重,努力探索“互联网+思政”新赛道。这个新赛道,注重理论实践结合、思想情感契合、线下线上融合,突出课程为立德树人赋能的重点,紧跟中央要求,结合活生生的时政热点,这就避免了“假大空”的说教、“真人秀”般的热闹,真正让“课堂小思政”“社会大思政”与“网上云思政”有机融合,切实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认知和品德修养的效果。《网络评论写作素养》课将“立德树人”要求立心中、落实在教学实际中,匡正了大学课程立德树人的鲜明导向。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岗位职责,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网络评论写作素养》课程顺应自媒体时代特点,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精心做好教学设计,特别重视学生网评写作实际能力的提高,教的是社会“大书”,育的是时代“新人”。该课程扎根中国大地、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社会发展,顺应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通过引导学生敏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笔、精于表达,不断提高是非判断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知荣明耻的道德水准,不断培育忠诚担当的家国情怀,切实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融入课程教学。课程建设只有长期坚守教书育人初心,坚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发声,才能立得住、站得稳、长得高。

成风化人是大学的光荣使命,是课程建设的初衷。大学之大,追求学问之大、品德之大、言行之大。《网络评论写作素养》立足“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探索“求学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的独特路径,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网评写作深度关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激发其胸怀天下、将小我融入大我的家国情怀。学生在网络评论的创作实践中输出观点又反躬自省,在思辨中学会“一分为二”地认知复杂的社会乱想,在角色转换中把握捉摸不定的人心,在激浊扬清中形成科学正确、坚定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络评论写作素养》课的出彩告诉我们:一所大学的特色、活力和社会效益的立足点始终是具体的课程。抓好课程建设启智润心“主渠道”,守好课堂教学铸魂育人“主阵地”,打好课程思政“主动仗”永远是硬道理。对标强化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推动更多课程向一流水平迈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懈的追求。

(作者:殷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