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生的“政治领路人”,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1月12日,“思政引领力提升与地方高校辅导员发展”论坛在汉江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200余名辅导员参会,围绕“思政力提升和地方高校辅导员发展”主题,探索在大思政格局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的路径和方法,在教育强国实践中提升思政引领力。
践行教育使命,忠于立德树人。在实践中,应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思政教育,善于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内容,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增强针对性,把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落实落细。
打造新颖模式,提升思政引力。利用好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开发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享用思政美餐。除了创新教学载体,还要积极引入鲜活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时事热点、历史事件、社会问题等,深入思考,入脑入心,培养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不断提升政治素养。
汲取地方养分,强化培根铸魂。地方大学具有背靠地方的优势,利用好这一资源,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地方资源中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养料,如热爱家乡的情怀,红色精神的传承,道德风尚的坚守和改革创新精神的展现等,能够让学生“眼见为实”,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同时,也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看准人生路,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需要。
培养过硬队伍,确保育人质量。打铁必须自身硬,教师强则教育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应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确保能够准确把握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导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近年来,汉师围绕“强师”目标,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定了支持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开设了辅导员成长训练营,举办了素质能力大赛,取得了“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等荣誉,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科辅导员专项等科研成果,走出了一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成长之路,其做法不乏借鉴价值。
高校作为用人单位,应强化“养士”意识,为辅导员提供持续的发展机会,如定期的培训、学术交流和研究项目,促进辅导员技能的提升。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表彰和奖励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通过多措并举,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辅导员队伍,为大学生全面成长厚植保障。
(红笔:张全林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