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万物复苏,汉江师范学院迎来了新学期的勃勃生机。返校学生们的行李箱里,装的不仅是生活必需品,更是家的味道。走在校园的小道上,随处可见拖着沉重行李的学生们。他们的行李箱里,到底装了什么宝贝呢?牛奶、泡面、辣条、土特产、卤菜……这些看似平常的食物,却是学生们开学必备的“战略物资”。更有甚者,锅碗瓢盆也不落下,仿佛要把整个家都“搬”到学校里来。(2月17日《十堰晚报》)
“家人怕我刚到校吃不习惯,就给我塞了很多本地特产。”来自西藏的学生索朗曲尼打开行李箱,牛肉干和手工奶酪等把箱子塞得满满当当。“行李箱再重,也重不过家人的爱;路再远,也远不过青春的梦想。”开学季的行李箱,装满了家乡的味道、家人的牵挂和青春的梦想。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学生们对家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学生的行李箱里装着的,是满满的“妈妈的爱”。妈妈们深知自己孩子的口味与饮食习惯,于是倾尽全力,将家乡的味道打包。这一包包特产里,藏着妈妈对孩子细致入微的关怀。除了特色食物,还有些学生行李箱中装着牛奶、泡面、辣条等常见的零食,这些都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家人爱意的体现。哪怕到了新的校园环境,妈妈也希望孩子在想吃的时候能有熟悉的美味。
妈妈的爱意就像冬日暖阳,在孩子们离家求学时愈发显得珍贵。然而,我们不能只是将这些爱意当作一种温暖慰藉,在校园生活里,更要将这种爱意转化为学习的劲头。当我们品尝着妈妈准备的牛肉干、喝着牛奶的时候,应该意识到自己背负着家人的期望。家人为我们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成长、更好地学习。
在学校里,我们应该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每一次在图书馆翻开书本,每一次在教室里认真听讲,每一次在操场上跑步锻炼身体以更好地投入学习,都要告诉自己,这是对妈妈爱意的最好回应。不能辜负那沉甸甸的行李箱,不能辜负家人用食物和物件包裹起来的深切爱意。
我们要以青春的梦想为帆,以家人给予的爱为桨,在学习知识的大海里破浪前行。把宿舍当作奋斗的小窝,将校园作为逐梦的战场。当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就想想家乡的妈妈,想想行李箱里那一份份充满爱意的特产。要知道自己的努力不仅是为了个人的成长与未来,更是为了回报家人那无私而深厚的爱。
新学期的征程已然开启,在这充满生机的校园里,让我们把妈妈的爱意化作学习的劲头,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向着梦想奋勇前行。用优异的成绩、良好的素养回报妈妈,回报家人,不负这段充满爱意的成长之旅。
(红笔:郭元鹏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