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14日,汉江师范学院“化韵环生·‘碳’索绿能”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深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上游生态屏障——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马安镇,开展生态科普主题教育活动。青年学子以创新科普实践为依托,通过寓教于乐的实验课堂,达成多维度教育成果。这一行动不仅着眼于乡村少年的成长,更与国家生态战略紧密契合。(7月23日 湖北日报)
一场成功的生态科普主题教育,播撒下美丽的种子;一堂生动的实验课堂,促成教育的双向奔赴。汉江师范学院“化韵环生·‘碳’索绿能”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深入马安镇,开展生态科普主题教育活动,其过程生动鲜活,成效显著。
让孩子们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汲取知识,树立梦想。教育的关键在于生动有趣,在生动的情境中,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从而收获知识;课堂贵在灵动,通过灵活鲜活且贴近生活的活动,能让学生心动且付诸行动,进而树立远大梦想。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将铜锌电极插入柠檬,串联的LED灯瞬间亮起,绽放光芒。就在灯光亮起的那一刻,惊叹声与掌声交织,实践的魅力成功点燃了孩子们探索绿色能源的浓厚兴趣。此外,开展“愤怒的河豚”等拓展实验,把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现象,孩子们不仅理解了温室气体的生成机理,还激发了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志趣。当孩子们将过滤后的清水注入绘有“南水北调路线图”的玻璃瓶,看着清澈的水线蜿蜒北去,稚嫩的脸庞上满是对每一滴清水的珍视,以及守护水源的庄重责任感。在孩子们的掌声、笑声与惊叹声中,生态的种子悄然种下,文明的情怀渐渐萌生。
让志愿者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收获认知,提升素养。“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者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素养也得到提升。他们紧扣“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核心理念,创新性地构建“认知 - 探索 - 感悟”三维实践体系,精心设计涵盖绿色能源、低碳科技、净水实践及环保使命四大主题,灵活运用互动课堂启思、科学实验求真、情境体验育人三种实践形式,引导学生沉浸式参与生态认知构建。这一创新构建与精心设计的过程,既是提升自身素养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历程。课堂的成功、孩子的满意,激励着志愿者不断探索、创新与奋进,取得更大进步。
七月盛夏,孕育希望。“化韵环生”润泽童心,妙趣横生的实验、穿透心灵的童语、动手实操的感悟、涤荡心灵的思政课,将绿色发展的星火、守护一泓清水的使命,深深植入少年心田;“碳”索绿能,让孩子们在探索中欣然收获,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升素质;志愿者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收获素养的提升,让人生价值在美丽征程中闪耀光芒。
(作者:殷建光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