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快评汉师 > 正文

【红笔网评】为“‘网络评论育人’的探索与坚守”鼓掌

时间:2025-09-28 浏览量: 作者:童其君

不久前,在孝感鲁迅高级中学新任教师岗前培训中,00后何义灵摩拳擦掌,带来一种新颖的教学设计——将紧跟时事热点的网络评论融入高中思政课堂,变成启迪学生的“思想火花”。(9月28日《中国青年报》)

爱之深,情之切。“红笔”之名源自汉师校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党委书记兼校长杨献珍的名言:“把自己的历史用红笔写到底”,旨在引导师生用手中的“红笔”继承革命先辈遗志,传播社会正能量。毛主席语录有这样一句话: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我们不珍惜自己的文化,或者没有发展好自己的文化,那么后果将会很严重。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来说,也是一样的。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不去引导,同样会被其他的思想所占领。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令人放心的是,汉师人十一年如一日深耕“网络评论育人”,这种探索与坚守,是新时代教育“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生动注脚,值得我们由衷鼓掌叫好。

网络空间是青少年思想成长的重要场域,当今社会,网络成为我们纾解情绪、体现价值、张扬个性的重要载体,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理性发声?做好引导很重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汉师没有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以“网络评论”为抓手,引导他们在分析社会热点、辨析网络声音中“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不忘初心,砥砺前进。“一个人的命运与其所在的民族、国家和时代的命运密不可分。个人再有力量,也敌不过民族、国家的意志和追求,敌不过时代的演进和时势的变化。”心系一处,真真正正在育人,十一年间,这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学以致用润德端行将价值引领融入实践、让青年学会以理性思辨视角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大夫精神的育人实践——它让思政教育唯课堂又不唯课堂,以网络评论为载体,帮助学生在复杂舆论环境中筑牢思想防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跨越十一年的坚持,摒弃短期教育的浮躁,用持续的探索证明了“育人”需久久为功,才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网络评论”成为青年成长的“精神之钙”,汉师人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践便为高校育人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这样的坚守与情怀,收获更多掌声与敬意自是自然而然之举。

(作者:童其君 初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