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大唐不夜城、杭州有宋城,国内好像唯独没有明代主题的大型乐园,十堰可以往这个方面进行尝试。”十堰市政协委员、汉江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钟俊教授建议,可以在十堰城区附近或武当山脚下引进建设超级主题乐园,让游客们爬完山之后能够留下来深度体验。
十堰是著名的山城、水城、车城,武当山历史文化悠久,道教圣地特色显著,健康养生文化发达,加上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文化+生态”已成为了十堰的特色品牌。已有的底蕴摆在那里,亟需一根引爆的火线,在十堰城区附近或武当山脚下引进建设明代主题乐园,主题鲜明的“明”园建设,与十堰的山、水、车文化相结合,“泼天的富贵”自然而来。
紧密联系,挖掘武当与大明渊源。明代是武当道教的鼎盛时期,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敕命武当大兴土木,调30万工匠奔赴武当,耗费14年的时间,建成一个规模巨大的道教建筑群落。据《大岳志略》记载,当时建筑群落房屋共达8000间左右。明成祖的帝位是从侄子的手里夺来的,为了替自己的上位寻找理论依据,朱棣集团制造了真武大帝辅佐他“靖难”的说法。而武当道教尊奉的就是真武大帝,民间更有真武大帝成仙于武当的传说,所以朱棣登上帝位后对武当青眼有加。围绕“明”园主题深入挖掘武当的明代生活印记,有迹可循的内容并不少。还原明代武当的生活风情,可以是明代的生活习俗,可以是明代衣着服饰,可以是武当道教发展故事,竹马、诗歌朗读、秋千、滑冰、看戏等活动对当代民众依然具有吸引力,重点可开发泥塑玩具项目、侠义小说项目、健康养生项目,分别对应小孩、年轻人、老年人实际生活需求,重现明朝武当道教的繁荣面貌,十堰大有作为。
精心设计,跳出武当山看待武当。武当武学文化、武当医道文化、武当道乐文化等,不应该局限于武当山内,更应该走出武当山,遍布于十堰及周边,与十堰市的相关文化品牌相结合,实现武当山+的功能,持续擦亮武当山品牌。事实上可考虑将武当文化有重点嵌入到相关文化旅游景区,甚至可以依托相关景点重点打造武当武学文化+区,武当医道文化+区,武当道乐文化+区。武当山毕竟是清修之地,游客的接待量相对受限,将相关重点文化分散各相应景点,并组成相关旅行线路,可有效满足不同游客对武当文化的相应需求,供游客的选择性更多。这样一个整体格局,可以在“明”园中初步体现,有重点分散到各旅游路线中去,让游客看了这个还想看那个,直至看完所有景点。
巧妙布局,结合十堰山水车做文章。生态是十堰的大手笔工程,好山好水好发展,其背后蕴含深厚的治理经验。“明”园之内,可重点设计相关的游乐项目,展示山水车发展历程,引领游客沉浸式学习,并为各地发展提供参考。山之青,水之秀,车之活,与武当文化相结合,巧妙做到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角度,眼前都是一副完美的图画。“明”园的选址,最好是十堰市内,方便游客出行。“明”园的内容,可以明朝生活场景为基调,以武当文化为底蕴,以市内各地文旅景点为支撑,力争做到每个景点都能有所呈现,能够让游客看得到山水车,领略得到武当文化。整个布局既能看到明代的风情,又能体悟现在的美好,既能欣赏到花式的项目,又能深入领悟武当的文化精髓。
“明”园建设,虽说是园,但不止于园,以“明”园建设为突破口,立标杆,树ip,为游客呈现出一幅十堰全景图,处处涵盖武当文化,引人入胜。同时可以将健康养生产业附加到各景点,实现游客看了“明”园还想看具体景点,看了具体景点还想购买品牌健康产品的目标。切合各类人群需求的“明”园建设,必将带来十堰文旅发展的大繁荣。
(红笔:周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