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网评湖北 > 正文

【省社科联网评大赛⑲】东湖评论:以“联”聚力,提振荆楚社科工作者干事创业精气神

时间:2024-01-04 浏览量: 作者:

11月17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行动指南。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要力量,省社科联理应担当好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充分发挥“联”的特点,完善“联”的机制,下足“联”的功夫,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为湖北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这对于推动湖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不断开创社科工作新局面。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阐释,是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光荣使命,也是省社科联工作的首要任务。新形势下,省社科联要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人文社科示范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型特色智库、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等多平台渠道,把党的思想、方针、政策、声音传播开来、普及更广。同时,充分利用座谈会、报告会、研讨会、学术论坛等交流形式,积极组织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深化拓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做好通俗化解读、时代化表达、互动化传播,不断增进大众百姓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走深走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当前,湖北正处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关键时期,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需要思想库”“智囊团”的强有力服务,越是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建良言、献实策、谋新举的凝心聚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五路大军”的“智库”作用,聚焦国家所需、湖北所能、发展所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对策研究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发布理论创新招标课题、联合课题,更好地凝聚全省党校、高校、机关、社会组织及民间研究机构力量,开展系列化、集成式研究和联合攻关,实现研究效能的新突破、成果转化新的提升,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托“社科专家市县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省社科联首届网评大赛”“是这个理”等活动和节目,引导和动员荆楚社科工作者走近群众生活、深入生产一线,在“跋山涉水”中倾听民心民意,在“把脉问诊”中回应民生关切,在“解惑释疑”中广进良言实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为文化大省、学术重镇,以社科品牌之优、学术氛围之浓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推动社科强省、文化强省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构筑新时代湖北精神高地、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湖北篇章的必然选择。要注重挖掘先进典型,如持续开展好“最美社科人”“荆楚社科名家”等评选活动,把深耕荆楚社科领域、致力学术研究创作、扎根教学育人一线的社科专家学者选树出来,引领全省社科界多出名篇大作、名人大家、名院大所,同时激励广大社科工作者推出更多立得住、叫得响、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持续擦亮“鄂字号”社科品牌,展现荆楚文化新气象新作为。要建强社科干事创业工作队伍,通过引进人才项目、专家工作站、社科基地等多渠道加强人才储备,建立用好社会科学人才专家库,培养青年社科拔尖人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能力过硬的荆楚社科队伍,不断增强湖北哲学社会科学整体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为推动荆楚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增活力。

时代在变、发展在变,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蓬勃发展,这为提升社科普及工作影响力、覆盖面、参与度拓宽了渠道和路径。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以举办“社科理论进基层”“社科普及宣传活动周”等主题活动为契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进“互联网+科普”新模式,不断拓展和夯实社科普及互联网阵地,创建一批作用发挥得好、群众认可度高的社科普及基地,在全省营造崇德向善、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注重把社科普及同基层实践、百姓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鼓励更多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用真切的情感、鲜活的语言、浅显的道理,把社会科学知识化作百姓身边事、群众关心事,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以小故事反映大主题,守正创新推动形成齐抓共建社科普及工作的大格局。

伟大的时代,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伟大的事业呼唤社科理论界的积极参与创造。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桥梁纽带,相信省社科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上来,把资源要素汇聚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战略任务上来,勤修内功、提升自我,发挥才智、服务社会,用心用情讲好新时代荆楚社科故事、传播荆楚社科声音,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更多荆楚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宁云平(湖北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