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发布的《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始终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在守牢生态安全边界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海洋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通过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多年来,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统筹协调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截至2023年,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69个,年产生生态效益近1781亿元。
创新为要。近年来,中国对集约节约用海积极谋划、实践探索、分类施策。在打造标杆方面,中国首批发布18个海洋资源类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将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利用模式、技术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激励各类资源要素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如设立“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就是要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带动海洋食品、海洋装备等发展,形成“链”状优势。“蓝色粮仓”建设涉及科技赋能、装备支撑、规模生产、产品加工、龙头引领、资金保障、市场营销、休闲旅游等各个方面,既需要科技创新支撑,又需要体制机制上的深化改革。
智能助力。数字化转型是工业经济迈向数字经济的方式,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驱动下,数字化打造出传统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产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以深远海智能网箱为载体,建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系统,建设海洋综合立体观测网和智慧化渔港,凭借智能化的力量把深远海洋变得俯首听命,为人类奉献取之不竭的财富。
绿色打底。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海洋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海洋生态环保及上下游产业蓬勃发展,海洋环保设备研发生产企业更是异军突起。推行生态低碳养殖,加快清洁能源全面替代、清退不合理海水养殖区、整治修复岸滩等,不仅能够推动美丽岸线、生态港湾建设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也是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海洋兴则生态兴,海洋强则生态强。我国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体布局中,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系统治理,坚持科技引领、多元共治、全民参与、合作共赢,取得的成就可圈可点。我国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富集,现代海水养殖业具有良好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为世界做出样板。这对提升全球海洋产业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具示范作用。
【作者:张全林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