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网评湖北 > 正文

【红笔热评】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净富美乡村

时间:2024-07-23 浏览量: 作者:郑华

“南水”千里奔流,乡村治理有方。作为山地型小流域的代表,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入库河流泗河的中上游的茅塔河,可谓是汉江这条“大动脉”上的“毛细血管”,可正是这条毛细血管,滋养了沿岸的11万乡亲,润泽了北方的8500多万人。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考察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时强调,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作为千湖之省,湖北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肩抗“一江清水向东流”“一库净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时刻守住生态安全和水安全底线,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可持续发展路径。2023年初,湖北发布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总纲——《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流域综合治理破题安全发展,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

“小河清”方能“大河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湖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之一的十堰市茅塔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创新治理模式,大胆反复实践,探索“以菜净水”模式,即在水上搭起生态浮床种蔬菜,利用蔬菜发达的根系来提取水中的总磷总氮,抑制藻类生长,实现流域水质有效提升。同时采取水中投放蚌和螺、水底投放菌种等措施,让茅塔河自身建立起立体的生态循环系统,水质由此提升为国家Ⅱ类标准,确保入库之水清澈、洁净。

“产业富”带动“村民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十堰市茅箭区以茅塔河小流域治理为契机,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乡村环境的美化,带动产业的富集,鼓了村民腰包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生活。百年老屋,修葺一新,办起民宿,走红的原生态+旅游、餐饮一体化生活模式,一下子吸引更多的人来此体验感受;给游客提供印染、陶艺制作等各种特色文旅服务,带动乡村文旅热;夏日举办乡村童趣节,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纷前来。据统计,2023年茅塔河小流域游客量达到72万人次,400多家企业和社会团体把茅塔河作为团建活动基地。这种以产业带动发展生态旅游的方式,不仅仅带动了当地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经济收入的提高,让当地的村民尝到了“小流域治理”的甜头。

“生态美”促进“乡村美”。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人民群众对绿色生态的需求越来越高。茅箭区以生态修复为突破口,结合村居特点,茅塔河上游8个自然村,91%以上的散居农户进行厕所、化粪池、沉淀池、人工湿地“四件套”改造,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让污水排放到田间。而在下游的集中居住区,建成60套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搜集污水,再送到小型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90%。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了水质,为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创造了条件。茅塔河流域建成总长1168米的脱氮沟,农业生产污水有效减氮75%,也为茅塔河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立下汗马功劳,真正实现绿色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治楚必先治水,湖北省既承担着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一江清水永续东流”的重要使命,更承担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光荣责任。小流域综合治理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合力参与,时刻守住水生态安全底线,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为塑造“河畅、水清、气净、岸绿、人富”的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红笔:郑华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