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里长江,千年文脉;江流贤胜,盛世华章。1月7日,由湖北省委宣传部、人民网、三峡集团、湖北省社科院联合发起的长江文化国际传播中心正式揭牌成立。长江文化国际传播中心及其所依托的长江文化研究院将作为重要载体和平台,在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讲好新时代长江故事上贡献力量,为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悠悠长江水,奔涌新时代。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沿江视察调研,先后主持召开了4次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谋篇布局。铁腕治污,岸线旧貌换新颜;修复生态,雷霆之势推进长江大保护;江海联动,万里黄金水道流金溢彩,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再到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重大成就,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区域融合实现重大提升,有力托举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梦”“幸福梦”。
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既要从全局谋划区域、以区域服务全局,推动实现区域重大战略有机衔接和协同联动,又要打好组合拳,确保各项重要政策、重大举措相互呼应、关联耦合、形成整体。近年来,从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发展格局;到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扎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支撑的新动力源加快成长;再到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光谷科创大走廊、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一批跨界区域率先实现一体化突破,实践生动表明,以系统思维统筹各项区域政策、各领域建设,才能不断拓展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效能。

大江铺长卷,时代挥椽笔。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具有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发展潜力巨大。从当前来看,区域之间协同创新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取得的成效还不稳固,客观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未来,还需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做好生态保护、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文旅融合等多篇文章,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变革则是长江经济带逐步走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可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不断加强科教资源优化组合和科技创新协同配合,吸引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积极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的引领性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区域崛起的产业支撑;另一方面,要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化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形成溯江而上、梯次发展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脉,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创新推动长江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利用,打造富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湖北举办长江文化艺术季,汇聚长江流域各省市共同参与,不仅弘扬长江文化时代价值,还搭建全流域协作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平台。未来,依托长江文化基因的表达与创新,走“更有温度”的城市更新之路,建设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滨江城市和美丽乡村,塑造“灵秀湖北”“水韵江苏”等文旅生态融合品牌;加快提升利用新技术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的能力,打造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旅融合业态产品,建设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
协同联动牵引协同发展,打造跨区域合作共建样板。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不是平均用力,而是取长补短、各展所长,应注重培养一批具有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一方面,企业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鼓励单个企业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勇于创新,又要形成各个企业协同配合的整体效应,形成链条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对接和化学反应。另一方面可发展以产业、科创为主导的“山海协作”飞地经济模式,实行产业链双链长制,让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彼此对接,推动优质产业项目落户,发挥上游企业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以产业链项目延伸实现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挽住云河洗天青,荆山楚水物华新。未来之湖北,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高水平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以高质量文旅融合培育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以高效率协同联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整体合力,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稿 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 者:谭金山(省社科联“文安平”网评团队)
漫 画:杨熠驰(湖北美术学院“五十三梯”漫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