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网评湖北 > 正文

【红笔网评】胡文江:传承是对“往圣绝学”的最好保护

时间:2025-02-25 浏览量: 作者:胡文江

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联手长江云推出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第111期:简牍焕新。让观众和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林昭老师一起前往云梦,感受千年简牍的历史回响。

“为往圣继绝学”是北宋大儒张载《横渠四句》里的重要主张,意在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和文化遗产,将其传承下去,帮助后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造世界。1975年,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震惊世界;2021年,战国简牍类文物“中华第一长文觚”在云梦的郑家湖墓地被发现。《是这个理》节目聚焦云梦“简牍焕新”,讲述荆楚社科人让千年文物“活”起来、让冷门绝学“牍”得懂、让千年书法传下去的好故事,恰恰是对“往圣绝学”最好的保护。他们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所做的努力也永远激励着世人。

从谋士游说秦王知足停战的“中华第一长文觚”出土,到汉代基层小吏连续14年记载的《质日》正式发布,背后无不凝结着考古研究工作者的坚持、努力、智慧和汗水。为了保护好文物,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文保工作者从千年简牍出土的第一秒,就开始与时间赛跑,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荆州文保中心进行修复和保护。为了复原简牍,黄浩波和他的团队6人历时7个月,才从9000余枚碎片中找出8个残片,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普通的眼药水对他们已经没有了效果。毫无疑问,没有视简牍如珍宝的境界,断然不会有人为此争分夺秒、为其耗费精神心血,甚至冒着视力下降的风险连续作战、不懈奋斗、努力拼搏。

考古团队经年累月的研究和日复一日的探寻过程,成为让“冷门绝学”备受年轻人青睐的行为艺术。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当年每周一次的简牍诵读课,让鲁家亮不得不想法掌握历史学、考古学、汉语言等不同学科的知识,最终从一名求学者升级为引路人。为了对简牍进行更好的保护,荆州文保中心主任方北松和他的团队37年如一日,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创新保护方法,独创简牍脱色、脱水工艺,修复简牍10多万枚,完成全国80%以上的饱水简牍修复和保护。积水成渊、积善成德,在保护、修复简牍的团队里,在诵读简牍的课堂上,队员之间一定散发着照亮彼此的光,学员之间一定凝聚起传播传统文化的热,大家手挽手、心连心共同为简牍文化传承尽自己的心力。

青少年参观简牍文化、传承简牍书法化身“简牍文化行走的推荐官”是对绝学最好的保护。孝感市云梦县黄香小学,将睡虎地秦简的书法文化纳入课堂教学,聘请专业人士为学生普及睡虎地古墓主人和秦简书体古隶的基本知识。同时,云梦县还成立了秦简艺术研究中心,面向社会开设了秦简书法课堂。他们通过专门培训秦简书法师资、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开设了说文解字课激发兴趣,吸引了3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努力将简牍文化特色传播得更广,为多彩厚重的云梦泽文化增添一抹亮色,实现了“为往圣继绝学”与“为万世开太平”的有机统一。

“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简牍是老祖宗给子孙后代留下的文化瑰宝,保护、修复简牍文物,研究、解读简牍信息,讲解、普及简牍文本,传承、弘扬简牍文化,是每一位荆楚儿女、每一位华夏子孙无上光荣的使命。做好简牍文化的传承,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

(作者:胡文江  汉江师范学院“红笔”网络素养研究中心负责人,“文安平”网评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