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库区腹地,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湖北省丹江口市龙山镇彭家沟村,一片橘园边,彭家沟小学校长彭玉生正带着10多名孩子上一堂以“‘红领巾’争当守水护水小卫士”为主题的“无边界课程”。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百舸争流,创新者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创新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引领青少年茁壮成长,与时俱进,争做进步者、改革者、创新者,彭玉生校长30年如一日,交出了一份教育创新发展的优秀答卷。
当好教育创新发展的探索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叮嘱,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彭玉生身体力行,把课堂搬到山野间,“山间田野、果园稻田是我们的课堂,风霜雨露、花鸟虫草是我们的学习素材。”不唯成绩论,不唯标准论,同一件事情,允许学生们展开强烈的思维碰撞,始终秉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自然即教材”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从小就学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勇于当好新时代的探索者。
当好教育创新发展的组织者。课堂在山野,成绩受影响,家长会反对;安全有风险,老师难支持。把课堂搬到山野间,一次容易,二次三次多次则很难,很难得到支持。彭玉生把科学课题搬到了雨后的山坡、夜晚的操场、农民的田地里,组织孩子们在树下研究植物的生长,站在池塘里体验浮力,在山间田野开展认野菜、找草药、看虫子等活动,勇当教育创新发展的组织者,不争一时之成绩,敢担风险谋发展。
当好教育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把课堂搬到山野间,会不会曲高和寡?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可喜的是,许多彭玉生的学生当好了接班人,李洪琴成为十堰市丹江口市余家营小学的数学和科学教师,将“无边界课程”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饶琴成为十堰市房县军店小学的语文教师,她立志要像彭老师当年对自己那样,做一名温暖的老师……大道不孤,吾道不孤,引领好教育创新发展,“后来人”越来越多。
彭玉生带着老师们一起钻研创客课程,和孩子们一起搭积木、学编程,开设了航模飞机、机器人、智能汽车模型等特色课程,让创客课程成为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助推器”。创新教育天地宽,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些年来,彭玉生教过的学生中已有180多人考上大学。好运常伴创新人,“玩”中学、“做”中学、“创”中学,必将助力更多孩子去实现自己的绿色之梦,发展之梦,希望之梦 。
(红笔:李云勇 编辑:宁云平 责编: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