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网评湖北 > 正文

【红笔网评】失而复得的两头牛,给省际边界拴好了“社会治理的缰绳”

时间:2025-03-31 浏览量: 作者:郭元鹏

3月28日,荆楚政法基层行采访团一行来到黄梅县独山镇源湖村,居民陈某国介绍了他的两头牛失而复得的经过。1月29日晚,黄冈市黄梅县独山镇源湖村村民陈某国家,他家散养的两头黄牛因受鞭炮惊吓出逃。在寻找过程中,陈某国得知牛跑出了省,跑到了安徽省。随后,陈某国先后向佐坝派出所和独山派出所报警。(3月29日极目新闻)

接到报警后,独山派出所迅速与佐坝派出所联系协调处理,并向省际联防联调专班上报。2月18日上午,失主陈某国领回到了自己丢失的牛。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独山镇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佐坝乡成立“平安边界建设联席会”,明确双方平安办、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的职责分工,有效解决边界治理“真空地带”问题。

在社会治理的大框架中,省际边界的治理向来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行政管辖范围不同等因素,省际边界地区往往容易出现治理上的“真空地带”,各种矛盾和问题容易在此滋生。发生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独山镇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佐坝乡之间的这起“失而复得的两头牛”事件,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两头牛失而复得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两地警方的高效协作。他们摒弃了以往可能存在的“各自为政”的观念,主动沟通、积极配合,展现出了一种打破行政界限、共同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行动力。正是这种协作精神,使得这起看似棘手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而这背后更深层次的支撑,是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独山镇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佐坝乡成立的“平安边界建设联席会”。这一举措可谓意义重大,它明确了双方平安办、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的职责分工,让边界地区的治理有了清晰的“路线图”。通过这一机制,两地实现了信息互通,避免了因信息不流通而导致的重复工作或工作遗漏;实现了执法互助,在面对违法违规行为时,能够形成合力,提高执法效率;实现了矛盾共管,对于边界地区可能出现的邻里纠纷等问题,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化解,避免矛盾激化升级。

可以说,“平安边界建设联席会”给省际边界拴好了“社会治理的缰绳”。曾经无人问津、管理薄弱的“真空地带”,如今有了明确的管理主体和有效的工作机制,各种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不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为边界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为其他地区的省际边界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告诉我们,只要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真正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责任共担,那些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作者:郭元鹏  初审:陈超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