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网评湖北 > 正文

【红笔网评】“随州答卷”温情相伴,“枫桥经验”普惠民生

时间:2025-04-11 浏览量: 作者:殷建光

法治与温情携手同行,规范与协商并驾齐驱。“从田间地头的‘寸土不让’,转变为调解室里的‘各退一步’;从村民口中的‘咽不下这口气’,到协议书上的‘双方自愿和解’……”4月9日,“荆楚政法基层行”第三期主题采访宣传活动走进随州,探寻此地如何以综治中心为核心枢纽,创新“三建三联调”机制、深化“逢四说事”品牌、构建“一站式”解纷平台,将矛盾纠纷扼杀在萌芽状态,解决于基层一线,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随州篇章。

“随州答卷”满含温情,直抵民众心田。借鉴“枫桥经验”并非机械模仿,而是因地制宜,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规范模式。洪山镇综治中心携手洪山派出所,创新推出“三建三联调”机制。其中,“三建”指组建村辅警调解岗位、设立老周调解工作室、成立联合矛盾调解队;“三联调”则通过驻村辅警初调、老周调解工作室二调、镇矛盾调解工作队三调,形成一套完整的矛盾化解闭环流程。这一机制精准建立在民众需求的关键点上,在调解过程中传递出工作的温暖。随县柳林镇院子河村首创“逢四说事”制度,明确每月4日、14日、24日为村民说事日,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说事有地方、解事有机制”。这样贴近群众的“说事”机制,为群众解决问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温暖。曾都区积极探索“1246”矛盾调解工作机制,实现事项一站式解决纠纷,高效处理了一大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释放出温暖的正能量。诸如此类的具体举措,有效和谐了群众关系,温暖了群众生活,以温情化解群众纠纷。“随州答卷”充满温度,“枫桥经验”成效显著。

“枫桥经验”惠及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枫桥经验”之所以行之有效,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关键在于其切实的成果,既能为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又能让基层治理井然有序。成功践行“枫桥经验”的“随州答卷”便是例证。自2023年“三建三联调”机制运行以来,已初步调解507起纠纷,二调308起,三调53起,化解成功率高达98%;随州市的“逢四说事”不断创新,大大小小的矛盾在基层得以化解,有力保障了全市社会政治大局的持续稳定,显著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曾都区综治中心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65件,调解成功3863件,实现矛盾调解率、调解成功率、群众对调解工作的满意率“三个有效提升”。截至目前,随州市市、县、镇三级综治中心建成率和实体化运行率均达100%。今年以来,全市排查矛盾纠纷3236件,化解3187件,化解率达98.5%。这些生动的数据充分彰显了实际效果,淡化了基层矛盾纠纷,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随州答卷”温情脉脉,“枫桥经验”造福民生。在运用“枫桥经验”的过程中,随州也积累了自身的工作经验。“三建三联调”机制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并在全省推广;“逢四说事”也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得到推广。法治彰显温情,工作注重温情,以温情疏解矛盾、化解纠纷,综治中心的温馨服务直抵群众心坎,解决纠纷产生综合效益。随州一路走来,成果丰硕,如繁花似锦。

(作者:殷建光  初审:陈超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