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星河璀璨,十年逐梦苍穹。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回望中国航天事业的壮阔征程,湖北以坚实的科技力量与创新担当,在浩瀚宇宙中留下荆楚印记。从载人航天工程的生命保障,到商业航天产业集群的崛起,再到空天信息领域的技术突破,湖北源源不断输出强大科技力量,为中国航天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展望未来,湖北豪情满怀。(4月24日《湖北日报》)
湖北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熠熠生辉,成为这片土地上最为璀璨的星辰。湖北,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科技底蕴,为伟大的中国航天事业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荆楚印记”在浩瀚宇宙中绽放出独特光芒,这不仅是湖北的骄傲,更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湖北在航天领域的探索之路可谓走过荆棘。面对复杂的技术难题、严苛的科研要求,湖北科研人员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一次次攻克难关。从载人航天工程的生命保障系统,到商业航天产业集群的崛起,每一项成就都凝聚着湖北智慧与汗水。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奠定了湖北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更为国家的航天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逃逸火箭发动机配方、神舟载人飞船密封件、航天员舱外航天服手套组件……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二十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湖北企业如同“六边形战士”,以“毫米级精度”,全方位守护航天员的太空之旅。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太空行走的生命“盔甲”。舱外航天服主气密层、手套橡胶件的连接处密封件,均由航天科技四院42所研制。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研制的“企鹅服”和应急救生系统,成为航天员在太空和返回地球的重要保障。“企鹅服”能帮助航天员对抗失重环境,应急救生系统更是厉害,抗浸防寒服在冰冷的海水里也能保护航天员,安全感直接拉满。
商业航天产业集群的崛起,是湖北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服务链“四链”并举,突破性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建成的国内首条小卫星柔性生产线,采用智能机器人协同作业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卫星生产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20天。通过政策引导、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式,湖北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商业航天企业。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湖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星河璀璨,逐梦苍穹”,这不仅是湖北航天人的豪情壮志,更是湖北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湖北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彰显了湖北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更体现了湖北人民对科技、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走过“荆”棘,璀璨苍穹有“楚”天。在浩瀚宇宙中,“荆楚印记”将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共同成长。让“荆楚印记”在浩瀚宇宙中“荆彩绽放”。
(作者:郭元鹏 初审:陈超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