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网评湖北 > 正文

【红笔网评】湖北沃野飘香 “荆楚粮仓”丰盈

时间:2025-09-17 浏览量: 作者:殷建光

“湖广熟,天下足。”自古以来,湖北便以优越的自然禀赋成为全国重要粮食产区,“鱼米之乡”的美誉流传至今。新时代的荆楚大地,延续着农耕文明的荣光,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书写着新的辉煌。近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了这片沃土上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筑牢“荆楚粮仓”根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湖北以昂扬姿态扛起这份责任。“十四五”以来,湖北新建高标准农田1184万亩,在55个产粮大县推行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成效显著: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达557亿斤,近4年平均产量稳定在550亿斤以上,连续12年保持在500亿斤以上,稳稳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这份成绩的背后,是责任的层层压实——湖北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播种任务细化到市县、田块,确保每一寸耕地都不闲置。这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深度实践,从良田建设到良种培育,从农机应用到科学管理,全方位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湖北用实际行动证明,“荆楚粮仓”不仅要装满粮,更要装优粮,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坚实力量。

激活乡村产业动能,打造融合发展新格局。乡村产业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发动机”。湖北在稳粮的基础上,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强链提质,构建“强龙头、延链条、促融合、树品牌”的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万亿级现代农产品加工业。2024年,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9万亿元,优质稻米、生猪、淡水产品、蔬菜4条产业链年产值均超千亿元;小龙虾、生猪、香菇等供应链平台集聚4500余家运营主体,形成产销顺畅的产业生态。粮食产业的升级同样亮眼:“十四五”以来,湖北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81家,总数达5922家;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6家,总量达98家;建成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农业产业强镇86个,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从省市县三级79个粮食应急储备保障中心,到3300余家粮食应急保障主体(较2020年增加700多家),再到“荆楚粮油”(品牌价值608.9亿元)、“江汉大米”等20个粮油公用品牌,湖北让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价值链不断延伸,既提升了附加值,更拓宽了农民增收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科技水利双轮驱动,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引擎,水利则是农业的命脉。湖北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建成涉农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较“十三五”末提高5.3个百分点。高产高蛋白玉米、“稻米造血”技术、无肌间刺武昌鱼等创新成果的涌现,为农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水利建设同样给力:“十四五”期间,全省实施大中型灌区项目191个,累计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700余万亩;对重点易涝区的55处排涝泵站进行改造升级,显著提升灌溉排涝能力。部分灌区试点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精准灌溉,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科技硬核护航,水利滋润沃野,荆楚大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持续优化,为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湖北沃野飘香,“荆楚粮仓”丰盈。展望未来,湖北将继续立足农业大省优势,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强化产业融合、提升综合生产能力,让“荆楚粮仓”的名号更响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相信在新征程上,荆楚大地的稻香将飘得更远,“荆楚粮仓”必将愈发充盈,书写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作者:殷建光   初审:乐乐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