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汉,寸土寸金。这里以全市0.3%的土地,贡献了全市7.65%的地区生产总值。面对空间资源紧约束和发展动能不足的双重挑战,江汉区正以加快“三个示范区”建设破题攻坚。这既是区域发展的战略抉择,更是都市核心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新发展,重塑服务业态。在江汉,服务业已超越传统商贸流通,正加速构建以金融、文创、专业服务等为核心的高端现代服务体系。这里汇聚了全市半数以上的商业银行、三分之二的全国性证券公司和多家大型金融机构,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五分之一。但江汉并未止步于规模集聚,更致力于价值链的跃升。从银行、证券、保险延伸至私募基金、金融科技,产业链不断拓展,生态圈日趋完善。创新意味着突破常规。“楼宇经济”、“街区经济”、“夜间经济”等新模式持续涌现,一栋楼宇就是一个垂直产业园,一条街区就是一个特色产业链。全国首条跨江商贸无人机航线成功首飞,红T被评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花园道入选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这些探索,正重新定义中心城区的经济密度和价值浓度。
转型发展,突破空间瓶颈。面对及其稀缺的土地资源,江汉区选择向“存量”要“增量”,以城市更新推动价值再造。汉口历史风貌区江汉片区采用“留改拆增”有机更新模式,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注入文创办公、设计展览等新功能;西北湖广电片区改造为复合型文创综合体;解放大道沿线多栋老旧楼宇焕新为现代商务空间;武汉中央商务区持续拓展地下空间互联系统,实现地铁、商业和公共设施立体协同。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推动江汉从传统商贸大区迈进现代服务强区。
治理创新,提升城市品质。作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江汉在治理实践中聚焦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探索具有示范意义的现代治理路径。区属国企与万科物业联合成立江汉城资,打破老旧小区管理边界,把专业服务延伸至环卫、绿化、管家响应,居民办事从“找社区”转向“找物业”;首创“雪亮工程搜索引擎”,实现辖区内镜头“秒级回应”,为平安建设提供“智治”支撑;全区8个试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完成亲民化改造,打破传统柜台格局,打造为集休闲、阅读、交流与活动于一体的开放式空间,成为居民“愿意来、喜欢待、用得好”的社区枢纽。治理创新不仅优化了城市“面子”,更提升了服务“里子”,让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现代服务业升级需要空间载体,城市更新为产业注入新动能,治理创新则为其良好环境。三者协同联动,共同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于民。在推进“三个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江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5分钟生活圈让便民服务触手可及,口袋公园提供休憩空间,历史文化街区保留城市记忆。这些细微之处,折射出城区发展的温度。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的跃升,更是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
都市核心区的发展没有标准答案。江汉以“三个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正走出一条兼具经济密度与人文温度、产业高度与治理精度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其成功实践,必将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转型升级积累宝贵经验。
(作者:向雪梅 初审:乐乐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