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秋风紧,汛情急。9月以来,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5场编号洪水接踵而至。在水利部门调度下,科技赋能、智慧防汛,汉江中下游站点无一超警,最终将大洪水“消弭于无形”。
当丹江口水库8 孔泄洪的巨浪奔涌而出,汉江中下游居民的生活却波澜不惊。这场有实测资料以来 “最密集秋汛” 的悄然消弭,并非自然的馈赠,而是中国水利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生动注解。从 5 场编号洪水的连续冲击到干流站点零超警的奇迹,背后藏着科技赋能、系统调度与资源统筹的三重密码。
科技赋能构筑了防汛的“智慧前哨”。数字孪生丹江口工程将坝体解构为 210 余万个有限元单元,使过去需数月完成的大坝安全演算在一分钟内即可完成,这种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的实时同步,让风险预判从 “事后处置” 转向 “事前预警”。今年 5 月投用的水利测雨雷达与气象雷达形成合力,将上游短临降雨预报精度提升至新高度,襄阳段洪峰水位预报误差仅 0.04 米,出现时间误差不超 1 小时。7 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与 32 个人工监测断面组成的感知网络,更实现了水质安全的全天候守护,让防洪与供水安全形成闭环。
系统调度打造了洪水的“缓冲利器”。以丹江口水库为骨干的 125 座水工程联合调度体系,在《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工程联合调度管理办法》护航下高效运转。面对 19600 立方米每秒的入库洪峰,长江委通过 12 次闸门调度与 3 次流量调减,精准实现泄洪与区间洪水的错峰衔接,成功避免杜家台蓄滞洪区启用。1 号至 4 号洪水期间,水库群累计拦洪 117 亿立方米,其中丹江口水库独担 85 亿立方米,相当于吞下 590 个西湖的水量,这种 “削峰填谷” 的硬实力,是中下游安澜的核心保障。
资源统筹实现了防汛的“价值升华”。在 8 月流域严重干旱的背景下,水利部门将防洪与蓄水精准衔接,让洪水从 “心腹之患” 变为 “宝贵资源”。丹江口水库从低水位一路攀升至接近 170 米满蓄目标,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储备了充足水源;襄阳通过 “长藤结瓜” 水库群引蓄洪水,新增蓄水 4.9 亿立方米,为来年灌溉供水筑牢根基。这种 “变害为利” 的治理智慧,彰显了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高阶思维。
从数字孪生的精准预判到水库群的协同作战,汉江秋汛的处置实践,勾勒出中国水安全保障体系的进阶路径。这场“悄无声息” 的胜利,已为新时代流域治理写下了兼具科技温度与系统思维的答卷。
( 作者:郭元鹏 初审:乐乐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