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这是陈独秀同志对青年人的肯定与期待。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我们身为青少年,青春之舟,当鼓起时代风帆!
18岁的那个夏天,我们来到了大学校园,开始人生新征程。一场新的征程充满了无限可能与机遇,这里我们面临着繁多的课程,争斗中的活动学时等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而我们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共学一门课程——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处处阐明了思政课的重要性,也暗示了思政课对于我们来说的益处,以及它的必要性。谈到思政课我们可能想到的是说教,是枯燥乏味,是课堂上老师跟我们所讲的大道理,现在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对这些往往不屑一顾。可这并不是思政课的真正定义和阐述,我就来谈谈我心中的思政课。
思政课作为一门学科,它主要目的是传授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对大中小学生的德育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课程进行德育作用。在思政课的课堂上我经常会去想老师讲这么多的目的在何处,我脑子里很快就浮现了四个字,立身处世。这个世界太过于庞大,世间有很多事物我们尚不知晓,思政课持扶着我们变得挺拔,站直身躯,眺望世间之美好。我记得刚开始接触到思政课还是处在青春初期的初中,当时家里面还不是网络电视,只能呆在电视旁静静地等待每一轮电视的播放,最让我流连忘返的不是童年时代搞笑的动画片,而是一个古板的法律频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是它的口头禅。当时吸引我的不是一个个事件,而是在事件面前屹立的执法人,他们使用着法律的权威抵制麻木的人们。我被每一位气质绝佳的他们所吸引。当时就在想,我也想变得这么酷,不畏惧。这与其说是知识的力量,不如说是道法给予我们内心的强大,思政课教育我们国家法律法规,给予我们底气。我心中的思政课我想是我们近距离了解国家渠道的途径。
“同心筑梦心向党,思政铸魂育新人”。思政课培育我们筑梦之心。自1921年一株红色的火苗在南湖游船上燃起,中共一大的召开,会议在“第三国际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声中闭幕。到如今的党的二十召开,全面力推党的领导继续发扬。一个个振奋时刻都被镌刻在思政课本中。铭记过去,接轨未来。当我第一次浏览课本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为了国家而早年逝世的先辈们,22岁的雷锋,29岁的江姐,21岁的黄继光等等,我也想起在2020年疫情时期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2020年的疫情,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国家安全危机,当时新闻报道了一位位不顾一切向前的白衣天使,中共党员。而大部分一线人员还是90后的哥哥姐姐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他们奋力向前接受使命。感到震撼之外总会有惭愧之心,而现在先辈们的使命需我们承接,思政课就是让我们了解历史,学会铭记。
我们通过思政课了解到的不只有过去,更有对未来的期盼。青年要学会担当,担当起社会使命,明确自己的目标,砥砺前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抵制错误观念。思政课也在教育着我们要坚定崇高的信念,增进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我们走在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肩负着伟大使命,在奋斗的基础上脚踏实地。把坚实的梦想融入与国家共同进步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
前不久,“思政课”被教育部命称为“大思政课”,人民日报上面讲述到“思政课”到“大思政课”的概念,“大”是一门社会大课,一项系统工程。一字之别,体现了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格局再拓展。善用大思政课,是引领年轻一代将血脉与祖国相承,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我心中的思政课它有着更高的责任,担任着更重大的使命,它能够起到德育学生的作用。德育塑造的是一个品质优良的学生,让其拥有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身处世。这不仅仅需要作为树人的老师耐心指导、纠正,还需要学生积极配合,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实现教育的双向奔赴。
这就是我心中的思政课,与国家相连脉,与自身相契合。每个人所认知、所理想的思政课或许不尽相同,但它永远不会脱离“课”的属性,永远不会背离社会主流价值导向,永远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作者:陈莹(汉江师范学院 化学230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