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b站知名名校学习区up主彭酱酱“翻车”的热搜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博主彭酱酱因为剑桥学霸身份和励志学习视频吸引了大量粉丝。出名之后,开始高价出售自家文具和在自己创建的留学机构中收取高额咨询费。然而,当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控诉机构态度不好,老师无故缺课等问题之后,彭酱酱及其家人却对该名未成年女孩恶语相向,这极大颠覆了她一直以来给自己树立的励志学霸形象。
首先,这位博主无底线的利用自己的名校光环,从而让自己的粉丝为自己昂贵的产品买单的行为,是对自身光环的亵渎,也是对粉丝的不尊重。一方面,作为一位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并且在公众的价值观中成为毋庸置疑的“成功人士”的名校博主,应当清楚的认识自己身上所背负的榜样职责,对于低龄粉丝应该有所觉知,意识到自己的光环对于未成年人所起到超出一般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作为世界顶级名校博主,一个掌握众多社会资源的人,她本可以分享更加有价值的内容,如学习方法,以及如何申请到剑桥这样的顶级名校,然而在她的视频中,不仅标题党严重,并且还刻意渲染自己努力刻苦,一刻不停的学习的形象。对于观众来说,或许偶尔看一下还能够激励自己,不过过度宣传一些不符合常理的学习时长,放在当下,却更像是拿着精英的傲慢在为社会焦虑“煽风点火”。
其次,在这样的话题之下,总会伴随着“对学历祛魅”的相关话题。在我们的传统幻想中,关于一个人完美的成长故事就是一个从小就成绩优秀的孩子,考上了一座顶级名校,最终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成为了社会地位和财富俱足的人。但在最近几年,学历贬值严重,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高学历人群频频让人乍舌的情况之下,对学历的看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自古以来,或许人们对学历的崇敬,是来源于对于财富和地位的崇拜。单一的价值体系将社会江湖中的人士的成功定义在财富多,地位高之上,而这种评价体系延伸到学生身上,就是学习好以及一系列名校符号。
从这个角度来反观这位博主的出圈视频,“不间断学习24小时”等,这本身就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这类视频背后的潜台词便是:名校的学霸背后都是极致的努力。从而对很多人造成误解,以为只要“不间断的学习”,只要达到极致的努力就能够够到顶级的名校。然而,去世界顶级名校上学,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天赋,环境,资源,缺一不可。所以由此也可以得知,一个人的成功,个人的努力只是一部分的因素,即使做到了极致的努力,也只是可能满足了事物成功的一个因素。由此也可以说明,一个人能够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学历高也只是满足了其中的一个条件,高学历不能和成功人生完全画上等号。更何况即使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不等于拥有了满分的幸福人生。
诚然,名校仍然是众多学子心目中的圣殿,无疑也是世界上教学资源最为丰富的殿堂。然而当名校成为自己或者成为其他人身上的头衔之后,我们则需要更加理智客观的看待。一方面,精英的傲慢大可不必,成为名校学生便高人一等,或者上过名校之后便衣食无忧这种观点必然是片面的。将考上名校的功劳完全归功于自己,同样也是片面的。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将名校作为追逐的目标,自然是再合理不过的。
不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显然已经不够与时俱进。在初高中阶段,或许我们无法选择,只能将高考和学习当作人生唯一的目标,但当我们进入大学之后,我们需要辨证地看待学历,保持警惕,独立思考,才能陷入单一的叙事体系中,要成为风浪之中头脑清醒的舵手,不盲从,不头脑发热,做一个有理性又有定力的新青年。
(作者:周亚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