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作者 > 虎尘 > 正文

姜虎成:要把“师德”作为高校教师的灵魂

时间:2017-01-04 浏览量: 作者:姜虎成

《斩断冯玮、贺卫方们伸向教育系统的黑手》这个帖子,在我笔记本收藏夹里放了很久了。及至昨晚看到一位博士写的“我读《斩断冯玮、贺卫方们伸向教育系统的黑手》有感”一文,便激起了我点评的冲动。我忽然产生了两个疑问:第一、我们的高校还要不要思想政治工作?第二、我们的舆论口径到底朝哪个方向发展? 
第一、我们的高校还要不要思想政治工作?肯定要!不但要,而且还要加强。要什么?加强什么?既需要一批德才兼备的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涵养的教师队伍,又需要一批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社会理想的,并懂得怎样在网络大背景下去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队伍。要着力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要树立“师德乃是教育灵魂”的观念。
    如果高校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能匹配,或者不能够满足全媒体语境下的学生们对正确文化性观念的认知需求,就可能走向“教育灵魂”的反面,就可能出现教育导向和思想导向的严重错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育人。育什么人呢?恐怕有些所谓的“高校教师”在上讲台之前都没有搞清楚。没搞清楚没有关系,却要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不着边界地乱侃瞎侃连自己都没搞懂的对中华历史和祖国文化的认知。甚至于把到国外游学和游历的所谓“中国的月亮没有外国的圆”的一些鸡零狗碎的见闻,当着“口香糖”在课堂上嚼。“呲必中国”成为网络语言,大概就是这样形成的。
    诚然,每个人都有选择立场的自由,但是,不可以拿侮辱自己的祖国作为一个人的“政治性立场”来看待。祖国是生你养你的“父母”,你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侮辱自己的“父母”。老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怨家贫”。对自己的身份,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的历史,对自己的文化都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和深刻理解,动辄“呲必中国”,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难以容忍。一个人数典忘祖,还有什么资格做教师?要知道我们的孩子们对政治和世界的认知还处在单纯和幼稚阶段,差不多接近于一张“白纸”。孩子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来源,差不多都是在课堂上汲取的。如果这些不良教师整天拿着一支“黑笔”在“白纸”上涂抹,那么,“白纸”早晚会变成“黑纸”。
我们常常会谈到“社会良知”,那么一个教师也要有“教育良知”。教师的“教育良知”体现在哪儿呢?答案是“要用正确的文化性的观念去教育人”,这就是教育的本质。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修身也要养性。修什么身呢?修严谨治学之身。养什么性呢?加强自己的文化性的教养和涵养。依我看:我国所有的高校目前都要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还有文化性的教养。一个教师的“师德”,就是教育内涵的“灵魂”,就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就要影响受教育者的“灵魂”。要把“师德”纳入到评定教师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中去,对于高校的一些所谓“公知”应当严格规范他们的言行;对于那些没有坚定政治信仰和社会理想的教师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
(作者系“红笔”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