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作者 > 毛晶玥 > 正文

毛晶玥:写作之于我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时间:2017-10-13 浏览量: 作者:毛晶玥

作为一个非专业的探索者,因为热爱,也因为工作的需要,我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也误打误撞取得了一点成绩,如受聘中国文明网特约评论员,获评年度全市优秀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多篇文章被中国日报网、中国文明网、湖北高校思政网、红笔网友俱乐部采用,个人微信公众平台(123下课啦)多篇文章(像《赵雷的成都、我们的汉师》、《毛毛姐带你玩转英语四六级》《我很想知道,一个学生为什么借这么多钱》)被校内外微信平台转发、分享。
 
写作的两个动因
 经常会有同事问我为什么这么忙还有精力写文章?关于写作,其实也算是机缘巧合。4年前进入学校,日常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大学生,看他们的故事,听他们的烦恼,解他们的心结开始只是一对一的对话,无法面向更多的学生。有学生建议:“老师,你可以写下来。”于是我便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转化成文字,写在QQ空间里,写在公众号里,发给网络专栏,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些文字中找寻方向,汲取力量。
促使我写作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浏览学生的朋友圈、QQ空间时,我会发现一些学生转载的文章观点之荒谬,视频误导程度之深,可谓触目惊心,有的竟然超过几千万的点击量,比如四川某中学学生死亡事件,比如由萨德事件引起的非理性爱国,其背后不乏某些键盘侠、无良大V的身影晃动。所以,在网络虚拟空间里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同样也是在坚守思想政治工作阵地,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谈到“前一段路成了后一段路的理由。”不断的写作,让我不断地体会到写作带给我的惊喜。比如,写作可以让你看到很多比你牛的人比你更努力。当文章得到别人的认同,转发,赞赏,评论时,总有一种写稿写到疲惫,但又开始慢慢回血的暖意。坚持写作同时我买了不少书,听了很多故事,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不间断的写作形成了习惯,从开始的一篇文章要两三天,到一篇文章只须一个小时左右,是一个“无他,唯手熟尔”的过程。
 
写什么
写作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写什么?我自己总结了三个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学生层面。社会层面包括社会热点、不文明现象等,学校层面像文件精神解读、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创建等,学生层面可以从学业、就业、生活、情感、交友、网贷等问题和困惑下笔。
 
怎么写
有了这么多的话题,我们应该怎么下笔呢?
首先是要不断地“输入”,通过阅读、留意生活中的小事儿,多换角度解读同一问题,通过现象看本质。抓住社会热点和学生关切的问题,从小切口入手。比如可结合热点新闻、热播剧等。
之后,要做不断修改、死稿,再修改、再死稿的心理准备。有时候,默默无闻坚持到孤寂的境界,也是一种修行。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那就是得坚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写作。时间上有个“三八”法则。我们每天有24个小时的时间,8个小时休息,8个小时工作学习,还有8个小时碎片化的时间,可以用来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一点感想
最后,我想用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唯有热爱,才有故事可说》中的一句话作个小结:热爱这件事情,先打动自己,再打动别人。如果世界因此给予你名与利,你自当欣喜,自当向前。如果没有,你也是讨自己欢喜。我想,只要热爱还在,学生还有期待,我就能够一直不停地写下去,每一次的转发和分享,每一次的评论留言,每一次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都足以温暖一个作者默默坚守的心。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