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75年了,时间老人早已在光阴中磨去了太多人的记忆。回望历史,有人说,这么久过去了,过这样一个纪念日,有什么意义呢?当然有意义!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为什么要铭记历史?
铭记抗战历史是要我们以史为鉴,避免历史重演。75年前的9月2日,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在漫长的日寇侵华战争中,中国损失巨大,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731部队人体细菌实验……在这些冰冷的数字和惨绝人寰的屠杀背后隐藏了多少中国人的无妄之灾?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赢得应有的尊重,就要强大自身。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屈辱史和抗争史,铸就了今天的民族精神,为了不再被侵略、不再受蹂躏,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新时代青年都必须努力学好本领,建设强大祖国。也只有让自身强大起来,才能更好保护自己,才能开创和平美好的未来。
铭记抗战历史是要我们寄托哀思,凝聚民族精神。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敌强我弱,装备落后,缺衣少粮……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英雄先烈穿越枪林弹雨?是什么样的精神鼓舞中华民族历经血与火的考验?面对日寇进犯,我们的将士慷慨陈词“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以身殉国,杨靖宇战到最后一刻以树皮棉絮果腹,赵一曼受尽折磨临刑前的歌声穿透了时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铭记抗战历史是要我们不断前行,实现民族复兴。“风雨多经人未老,关山几度路犹艰。赖有龙腾兴盛世,披涛斩浪更扬帆。”毛主席《扬帆破浪》一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奏响了序曲。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治上孤立无援,经济上一穷二白,面对种种困局,我们立下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誓言,取得了“当惊世界殊”的成绩。75年之后回望历史,世人发现中国已在风雨洗礼中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脱胎换骨。铭记抗战历史是为了缅怀先烈、珍惜当下、自强奋进、尽忠报国。通过讲述中华民族的抗战史,要让青年学生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有这样自觉的清醒: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就不会有抗战的最终胜利。只有倍加加珍惜今日之和平,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知耻后勇奋斗筑梦。青年学生一定要铭记抗战历史。
(红笔:苗纯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