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作者 > 徐圣娥 > 正文

徐圣娥:树立正确饮食观杜绝 “祸起舌尖”

时间:2020-02-02 浏览量: 作者:徐圣娥

“人吃五谷,孰能无病?”对于个体,尚且合理,但由此蔓延为疫,引发成灾,就要追根溯源,深入研判思考。当前,新型肺炎疫情日益严峻,国家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非法销售的野生动物。在此,我们必须呼吁:树立正确饮食观,杜绝疫情“祸起舌尖”。

食物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炫的。如同“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一样,我们对待食物也要坚守初心。食物是让我们饱腹、维持我们生命体的不竭源动力。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一部分人开始“乱花渐欲迷人眼”,找不着北。有的以吃野味为“新饮食文化”,餐桌上经常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的野生动物;有的觉得传统的鸡鸭鱼肉太稀松平常,吃点野味方显“高级”,方能卓尔不群,方有“一览众山小”的快意人生;还有的是“愚昧、迷信蒙了心”,觉得野味有某种特殊营养,是“大补特补”首选;更有甚者,以野味为炫耀资本,认为吃野味更富有,用野味招待他人更显阔绰。这些饮食观扭曲、畸形,我们必须坚决杜绝,坚决为社会公共健康清除隐患、拔掉祸根。

明确食物界限,严把“入口关”。人类有四分之三的新疾病缘自动物,如艾滋病病毒来自大猩猩。病毒也往往潜伏在野生动物身上,对动物的致病性很低,对人类的致病性很高,感染某些病毒对人类的致死率很高,如埃博拉病毒,对人的致死率高达50%。因而,传染病学家、病毒学家不断指出,人类应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另一方面,人类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建立了适合自己的肉食谱系,如猪、羊、牛、鸡、鸭、鹅、鱼、虾等,变“野生”为“家养”,再加工食用。这个谱系是无数代人的经验积累,像中药草的筛选确定一样,也是无数代人尝试的结果;有疾病预防的生理学或医学原因;是安全的、能够满足人的营养需求和生命需要的。所以,我们必须严把“入口关”,确保人与野生动物在各自食物链上相安无事。

改善饮食习惯,严把“烹饪关”。中国饮食文化中有相当残忍的一面,有最毒辣的动物烹饪法和食用法。如“三叫”,即把刚出生的小老鼠囫囵吞吃。筷子夹起来蘸酱油是第一叫;放进嘴里用牙齿咬,是第二叫;咽下肚是第三叫。如龙虾刺身,龙虾被活生生剥去壳,肉被削成一片一片,活着吃。如“松鼠桂鱼”,鱼被剐、被切,被油炸,端上桌务必得活着,否则不足以展示厨师的手艺。这样的吃法,直接抛弃了现代文明,穿越到了蛮荒时代,“最原始、最野蛮”,毫无美感可言,吃进去的是大量寄生虫、病毒,怎会不得病?因而,我们倡导文明饮食,安全饮食,吃熟食,严把“烹饪关”;在吃法形式上,敬畏生命,常规不恶俗,创新不猎奇,求“鲜”不求刺激;卫生第一,文雅第一,健康第一。

严格落实法律保护,切断饮食传染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但有些地方落实的并不严格,野生动物依然交易频繁,生意兴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卖不出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倡导从法律上确立人与野生动物的自然界限,禁止随意打破或超越。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最大程度抑制野生动物买卖的利益驱动,最大力度引导人们放弃追求山珍野味的饮食观,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从饮食上制止疫情污染源。

两粒火种,一片森林。树立正确饮食观,要靠文化和思想的重建,前途漫漫,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坚定地、驰而不息地从一点一滴处改变,就一定会让饮食陋习从餐桌上赶走,尽最大可能让人类远离“舌尖上的疫情”。

(红笔:徐圣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