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威评论>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权威评论 > 正文

【河南日报】别用笔尖造政绩

时间:2023-04-14 浏览量: 作者:胡喜庆

□胡喜庆

这些年,汇报工作的笔头越来越多。不少材料堪称“妙笔生花”,数据案例也全面详实,包装形式则丰富多彩。但如果细查,就会发现部分文稿谈成绩浓墨重彩,说不足轻描淡写;有的真话只说一半,让群众意见“潜水”;更有甚者,不惜给数据“注水”,往自己脸上“贴金”。(据4月12日半月谈网)

“材料出亮点,笔尖出政绩”成了少数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更成为一些地方的工作惯性和出彩“妙招”。在笔者看来,笔尖上造出来的政绩“盆景”,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分别是机制上的“创新景”,包装上的“示范景”,数据上的“脸面景”。“造景”成功后,汇报材料放在上级桌上,功绩揽在自己名下,似乎就大功告成,但这其实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变种,背离了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必须高度警惕。

古语云: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但是,一些地方却严重脱离实际,为了个人的需要,大搞笔尖政绩。

为何一些地方如此热衷用笔尖政绩“造景”?原因在于,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扭曲、责任心缺失,喜欢钻空子,专挑上级喜欢看的材料,导致重汇报、轻实效,滋生了笔尖上的形式主义。此外,一些地方监督机制不健全,“写的就是干的”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也让笔尖造政绩有隙可乘。

调查研究要取得实效,离不开领导干部亲力亲为。诸如“材料流转”“调研甩锅”“求量不求质”等不良倾向,背离了调查研究的初衷,难以收到应有的工作效果,是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因此,必须力戒用笔尖政绩“造景”。对上级领导而言,不仅要通过汇报材料看到地方取得的成绩,更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够改变某些地方热衷笔尖“造景”的现状。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对存在笔尖“造景”现象的单位产生震慑作用。对地方而言,既要着眼现实,多在汇报材料上体现工作不足,更要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和下步工作举措,引领地方树立务实工作作风。

《河南日报》(2023年04月14日   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