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17年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刻推出了所谓的“印太战略”,并在逐步实施中不断完善。今年6月1日,美国国防部发布的最新版《印太战略报告》中写道:“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参与根植于我们长期的安全联盟,这是我们战略的基石。为此,我们加强了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的联盟。”文在寅于2017年5月10日就任韩国总统,也就是说,文特时期的韩美同盟关系是在“印太战略”背景下正在建立的新型同盟关系。
一、韩美双方为移交战时作战指挥权做前期准备。《印太战略报告》第三部分“美国的国家利益及防御战略”中写道:“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寻求和平,盟友和合作伙伴承担相应的责任以防范共同威胁。”在这个理念下,美国和韩国政府在加紧协商移交战时作战指挥权,并为此准备条件。
韩国国防部长官郑景斗和美国国防部代理部长沙纳汉6月3日上午在首尔举行会谈,就今年8月韩国将领指挥的“19-2同盟”(即原“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韩美联合指挥所演习(CPX)进行了协商。此次演习将对韩军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所需的“初始作战能力”(IOC)进行检验和评估。韩国军方相关人士表示,这是检验韩国是否具备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能力的第一道关卡。唯有成功过关,韩美军方推进的作战指挥权移交计划才能顺利落实。若评估结果显示韩军能力仍需完善,战时作战权移交时间或推迟至原先预测的2022年以后。
韩国官员6月4日披露,韩美联军今年8月举行验证韩军战时指挥能力的联合演习,按照未来联军指挥编制实施,由韩军将领担任司令,美军将领担任副司令。韩美联军组建了50多人的联合验证团以客观高效地评估韩军在战时行使作战指挥权的能力。美国向韩国移交作战指挥权后,联军中的韩方最高指挥官将由副转正,美方指挥官则由正转副,战时改由韩军将领担任未来联军司令对联军行使指挥权。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议长(总参谋长)朴汉基和驻韩美军司令艾布拉姆斯将在下半年作战权基本运用能力评估(IOC)演习中临时担任正副司令。这在韩美关系史上是第一次。
郑景斗和沙纳汉在会谈中还决定将韩美联军司令部总部迁至驻韩美军平泽基地“汉弗莱营”。对此,韩国有观点质疑这意味着“对朝防卫铁线”消失,以及有事时驻韩美军可轻易撤离。针对此疑虑,韩国国防部发言人崔贤洙6月4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即使韩美联军司令部总部迁至京畿道平泽,韩美联合防卫态势也不受任何影响。
二、拉韩国加入美国主导的多边军事与安全机制。美国在《印太战略报告》中指出:“加强对多边组织的领导以提高国家影响力,从而保护美国的利益和原则。”今年5月23日至28日,美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在关岛附近举行了代号“太平洋先锋”海上联合军事演习,这是美日韩澳4国首次在西太平洋举行联合军演。路透社认为,此次“太平洋先锋”军演是美日韩澳海上力量联合的一次最新展示,其政治意蕴远大于军事意义。在美国今年1月发布的《导弹防御评估》报告中,美国提出美日韩澳4国将开展反导合作。
今年6月2日,郑景斗、沙纳汉、日本防长岩屋毅在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会晤,会晤后发布的联合公报指出:“3位防长强调3国主导的三边、多边安全机制在维持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并决定加强包括信息共享、高层政策协商、联合演练等在内的安全合作。美方再次重申对韩日的防卫承诺。”三方还在会上就地区热点问题交换了意见。联合公报指出:“三方一致认为应当保障航行和飞行自由,依据国际法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其目标指向和野心暴露无遗。
三、美国公开要求韩国慎选5G供应商,企图将韩国新南方政策全面绑在美国“印太战略”上。美国驻韩大使哈里斯6月5日在首尔出席一场研讨会时公开表示:“5G网络安全是保护盟国通信的关键要素”并强调韩国电信厂商应慎重选择5G网络设备供应商。哈里斯说:“如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所说的那样,世界需要可靠的网络系统。为了节省一时的成本而选择不可靠的供货商,将难免面临长期安全风险。因此,选择值得信赖的供货商将有利于提高安全和成本效率。”这被认为是美国直接公开要求韩国不要使用华为5G设备。他还说:“韩国新南方政策和美国印度太平洋战略需要创意和服务自由流动,数据跨境流动将带来新的机遇。”可见,哈里斯是想将韩国的新南方政策全面绑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上。
在这个问题上,韩国政府的立场似乎并没有在中美两国之间作出明确的选择,保持了模糊态度。韩国三星电子、SK海力士、LG电子等IT巨头近期就中美贸易战和美国抵制华为给公司业绩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制订应对措施。对此,我们在战略上对韩国不应抱有任何幻想,韩国政府在“萨德”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是为前鉴。美国在《印太战略报告》中说:“随着大国竞争加剧,我们将继续投资、有所行动和调整方向,以维护使所有国家受益的规范性国际秩序。为了维护印度-太平洋地区的自由和开放,将把我们在该地区的拓展活动建立在我们强大的联盟和伙伴关系的基础上。”韩美同盟未来的走向,值得关注。
(作者为国际问题专家、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本栏目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