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去检查了,都准备好了吧”……岁末年初,各项检查比较密集,类似这样的话,成为部分地方和单位的惯用套路。某部门下乡暗访走进某个“榜上有名”的村子,发现文化广场堆满柴草,村委会办公室布满灰尘。村支书一身酒气地嘟哝道:“咋没提前打招呼就来了?”(据1月22日《人民日报》)
“除了纪检部门和政府督查部门,别的部门来检查多数会提前打招呼。”这是西部某地基层干部张某对《人民日报》记者说的一句话。事先打招呼,已经成为工作检查的“习惯性动作”。正是因为这个“习惯性动作”,遇到了“不打招呼的检查”,基层反而不习惯了,就像报道中提及的村支书,对于正常检查,他反而质问:“咋没提前打招呼就来了?”
“不打招呼”式的检查,才是真正的检查,才是检查该有的本质。然而,对“不打招呼的检查”,基层却感到很不正常,“打招呼”“发通知”,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检查,因为习惯了事前通知,也就会对“不打招呼的检查”吹胡子瞪眼。恰恰是“不打招呼”,才检查到了真相。就像这位村支书,竟然是醉醺醺的。
年头岁尾,各种检查纷至沓来。可以说,不管是上级政府的检查,还是上级部门的检查,这都是工作需要。过去的工作干得咋样?新年的工作计划得如何?老百姓都有什么想法?如果没有上级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检查,就不可能知道。
检查的目的很明确,要通过检查促进工作开展,用事业发展造福百姓。这一切都必须有一个基础,那就是获悉基层真实情况,获悉真实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然而,到基层检查,提前“打招呼”“发通知”,却成了不该有的标准配置。提前通知的检查,是看不到真相的。
将检查内容进行了通知,将检查范围进行了通知,基层就会有针对性地“积极准备”,会用虚假的成绩掩盖地方的缺点,会给领导检查规划“最好的路线”,让检查失去了该有的意义。检查团看到的永远都是“最好的”,看不到的永远都是“最孬的”。甚至,连百姓最真实的意愿都听不到,所谓的“现场市民”,都是提前安排的“群众演员”。
前不久,中部某市卫生计生委通知,要去一社区卫生服务站检查。为此,该社区书记王某提前跟医生小林对好了“台词”,又对3位老人反复叮嘱,对领导的提问要怎样回答。“一定要汇报好,别出岔子。”王某表示。
如此这般的“演出准备”糊弄了检查团,类似“明天检查准备好了吗”这般的检查还是省省吧。“不打招呼的检查”,习惯了就好!
汉江师范学院 "红笔"网友俱乐部 Copyright © 2015 党委宣传部制作、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