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09 浏览量: 作者:焦广治
俗话说得好,“没出十五还是年”、“正月里来是新年”,这些老百姓口中的俗语既有对年俗的传承,也有对“过年”团圆喜庆氛围的不舍。在很多人埋怨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的同时,更多的人开始追寻着年味儿去过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对富足生活的期盼呢! 到底什么是“年味儿”呢?如果直白解释为过年的味道,显然暴露“吃货”的本质,当然也会有人多少带着些过去“吃不饱”的酸涩回忆,但我更倾向于理解为过年的滋味,每个人因人而异,所有人共同记忆,个中滋味,自己体会,总会找到最熟悉、最亲切、最新鲜的滋味。 最熟悉的年味儿是记忆里的滋味。人们的记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有的永远不会忘记,有的只会忽然想起,有的更会若即若离。人们会对某种口味、某个时段、某地场景有种特别的磁场效应,就是觉得熟悉舒适。比如对饺子、汤圆、冰糖葫芦、四喜丸子的味道口感,对鞭炮、锣鼓、叫卖吆喝、南腔北调的声音喜感,对春联、福字、团年祭祖、走亲访友的自发同感,会不自觉的指引着我们去追寻、感慨、共鸣。 最亲切的年味儿是情感中的滋味。中国年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情感,真可以用百感交集来形容,尤其是亲情的凝聚在这时会升华成家国情怀。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一年一度如潮起潮落般的“春运”,千万里归心似箭,海陆空乾坤挪移;所以我们才会千方百计的不约而同的聚在一起,纵贯南北传家话,横联东西共此时;所以我们才会洄游一般神奇的借过年的机会回到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故地重游生白发,只缘乡愁恋国家。就好像争论国家是先有国还是先有家?我觉得可以反过来理解为没有国就没有家,爱家就是爱国的朴素家国梦想。 最新鲜的年味儿是待体验的滋味。实际上“年味儿”就是一种体验,是未曾体验过或者想亲身体验的一种感觉,而且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多元、民族众多,所以体验不同的民俗和特别的风情也就成了一种追寻年味儿的选择。北方的人想体验一下南国的和煦阳光,南方的人想体验一下北国的圣洁冰雪;乡村想见识城市的现代气息,都市想回归农村的传统风俗;海外游子为感受古都的庙会灯展不远万里,国内游客为还原历史的印记符号跨越海天。人生就是一种体验,补上“未体验”和“想体验”的拼图,才是一种圆满。 如同过年前网上调侃某西方国家总统关于中国年的国家安全评估报告一样,看似是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实际上折射出现在中国网民的文化自信。中国人对于过年有着无法割舍的感情,而且我们现在有信心、有意愿、有能力追寻属于“中国年”的年味儿,这又何尝不是中国梦的滋味。(焦广治)
高校网评
重点网评
商网评论
地方网评
校内链接
汉江师范学院 "红笔"网友俱乐部Copyright © 2015 党委宣传部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