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威评论>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权威评论 > 正文

湖北日报:宁缺毋滥才能浇铸神圣高地

时间:2016-05-20 浏览量: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突出功绩导向,坚持以德为先,以功绩为重要衡量指标,严格掌握标准,做到宁缺毋滥,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

  与此同时,18日召开的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习总书记的指示,上述“规则”、“细则”、“方案”,以及去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是从党和国家层面,对功勋荣誉表彰工作作出的顶层设计。这必将使功勋荣誉表彰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功勋荣誉的评定、宣传更加严谨和严肃,使社会主义精神高地更加神圣而有质量,从而有效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氛围。

  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群众是决定的力量,而英雄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也不可或缺。群雁需要领头雁,群羊要有领头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大业中,人民群众需要功勋荣誉精神的引领。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人物。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英雄模范人物如恒河沙数,这是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条战线涌现出不少英雄模范,他们的精神激励、感染了全国人民。如雷锋、焦裕禄、吴天祥等,他们的事迹真实感人,而且可信可学,召唤着人们爱岗敬业、抢前争先、奋发有为。

  也要看到,在功勋荣誉表彰工作中,特别是在基层的功勋荣誉表彰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过多过滥的现象。评定中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造成英雄模范人物“满天飞”。有的地方和部门,为了显示“政绩”,为了造成某种轰动效应,随心所欲地对“先进人物”进行认定和包装;有的英雄模范人物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形象,只有优点,没有缺点,难以取信于民。有些模范人物的事迹细节,不是深入采访得来,而是坐在办公室凭空杜撰而来,正能量变成了负能量,让人产生反感。

  严肃性决定着精神高地的神圣性和示范性。什么人才配得上党和国家的功勋荣誉?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要突出功绩导向,坚持以德为先,以功绩为重要衡量标准。表彰英雄模范人物,这就是硬杠杠,缺一不可。

  怎样才能做到宁缺毋滥?就是要讲规矩、重程序,要公开透明。英雄模范人物来源于群众,首先他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神。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多听听群众的意见;不搞长官意志,不拍脑袋决策,不进行盲目拔高。对典型人物的树立,要加强咨询论证,使制定的各项制度科学合理、务实管用;对典型人物的宣传要实事求是,不夸大溢美也不任意捏造。如此,才能让功勋荣誉精神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