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除夕夜,由宿松籍著名诗人贺东久作词,桐城籍青年歌手张正扬作曲,芜湖籍演员赵薇演唱的歌曲《六尺巷》亮相央视春晚,没想到从正月初一开始,便掀起了一股对六尺巷的关注、探访热潮。(2月14日 中安在线)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事实上,“六尺巷”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妇孺皆知。在民间,每每有人因争夺某样东西而闹得不可开交时,常有人拿出“六尺巷”的故事进行劝诫。正所谓“进一步风大浪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少争执都在“六尺巷”的警示下化干戈为玉帛,最终争执各方重归于好。而“六尺巷”的独特魅力在历史的传承中则历久弥新,让人回味无穷。
春晚上的一曲《六尺巷》则戳中了人们崇德向善的心扉,让人们重温了“六尺巷”的故事。春晚的高收视率,歌曲的优美旋律正为其取材原型——安徽桐城“六尺巷”作了一次盛大宣传。“六尺巷”在人们的视野中再度火起来,掀起探访热也就并不足怪。
诚然,“六尺巷”再度火爆与春晚这个“黄金”平台以及发达的现代传媒手段有着直接关系,但其所拥有的独特思想内涵才是再度“火起来”的关键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歌曲《六尺巷》唱火安徽桐城的“六尺巷”体现的是一种“价值共鸣”。
从“为人处世”的角度看,“六尺巷”透射出谦、和、忍、让的价值光芒。从“六尺巷”走出来的张英当时在清廷可谓位高权重,以其当时的权势和地位,恐怕只要“吩咐”一声地方官员,就能争下“一墙”之地,但他却没这样做。相反,他却责成管家以礼让的态度解决此事,最终双方各让“一墙”,最终成就了“六尺巷”这一千古佳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我们的“占有欲”盖过了邻里感情时,我们何不想一想当年的张英,想一想保存流传至今的“六尺巷”呢?
从“庙堂为官”的角度考量,“六尺巷”透射出的是一种“为官”的博大胸襟。“为官”最重要的是要有官德,有“官德”则可驾驭权力;否则,便可能变成“擅权”或“弄权”。这方面,张英为后世官员们作出了表率。他没有将朝廷赋予的“公权”为自己所用,没有将其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这才有了独善其身,赢得了世人及后代的口碑。作为当下的一些“为官”者,也应从“六尺巷”的价值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坐标”,谨慎用权,堂堂正正“为官”。
现如今,“六尺巷”早已超越了时空界限。如今的“六尺巷”已非单纯小巷,而是人们的“精神灯塔”;如今的“六尺巷”也已非只“六尺”,它长存于天地之间,横亘在人们的心中。这正是“六尺巷”的博大和精深。(岳宁)
汉江师范学院 "红笔"网友俱乐部 Copyright © 2015 党委宣传部制作、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