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第三届最美社科人发布仪式”在湖北广播电视台演播厅成功举办,王雨辰、田传茂、杜时忠、李建中、李莉、汪习根、张安录、孟华平、荣开明、郭国祥等10位社科工作者荣获“最美社科人”称号。这些“最美社科人”始终怀抱“国之大者”,长期深耕社会科学工作一线,在立德树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与引领力。他们用自身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最美社科人”的精神魅力,正在为湖北乃至全国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贡献荆楚文化智慧与力量。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安录教授以其丰硕的学术成果和杰出的教学贡献,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8当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安录教授从农家子弟成长为全国土地资源管理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成为研究城乡转型与土地转换的“拓荒者”。他的奋斗事迹及其精神品质是构建新时代荆楚“最美社科人”精神文化谱系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并弘扬以张安录为代表的新时代“最美社科人”精神,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立场,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坚持求是创新,让学术科研站立在大地上,进一步将其凝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重要引擎,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求是创新只有将学术科研主动融入世界、融入时代、融入人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才能通往成功大门。张安录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保护与发展的决策与管理问题研究,他将对土地的热爱写进改革发展的沉思,胸怀国之大者,用心用情书写为国学术的时代答卷。他率先提出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理论,在农地城市土地流转、土地转换效率和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等理论创新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为国家的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张安录教授牢记为国学术的使命担当,坚持四个面向,将学问做在大地上,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张安录经常带着学生深入农村,与地方农民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积极探索并破解我国部分地区城乡土地制度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难题,提出要通过制定健全的市场运行规则,搭建公开透明公平的交易平台,形成高效、公平和安全的统一市场,在创新土地资源保护机制中注重维护群众土地财产权益等举措建议,为区域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张安录不仅在学术科研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他对学生的培养也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他时常通过自身学习经历启发学生进步,以前他自己在读硕士时,曾想将论文当作任务完成了事,但导师的一席话深深触动并鞭策了他,“学位论文也可以一般应付?如果这样,那么读研究生又有什么意义呢?”此后他也经常告诫学生要珍惜大学时间与机会、勇敢攀登学术高峰,积极探索前沿领域,特别要树立远大目标,持之以恒。学生们都说他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每天都有开不完的会,做不完的工作,他的白天是属于公管院的,有时我们得向院里借些他的白天。周六休息不确定,周天确定不休息……”他的每一个春节都见证着凌晨三四点的星火,他用时间和汗水浇灌满天下的芬芳桃李,学生称“人师”无双。在张安录教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纯真的师者形象。他不仅是一名学术研究者,更是文化精神传递者,一名长期耕耘在三农学术研究一线,为土地、为农民、为国家城乡建设坚守公平道义与奉献大爱的大先生。
华中农业大学“最美社科人”张安录教授的奋斗事迹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就和贡献,更是以他为代表的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形象缩影。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步之年,让我们以“最美社科人”为榜样旗帜,认真学习并弘扬“最美社科人”的先进事迹与奋斗精神,昂扬向前,踔厉奋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聚合文化智慧与力量,用奋斗的青春写就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壮丽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唐尚书、樊林玉(作者分别系“文安平”网评团队、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