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邱玲鹏 周光洁
“综合受理台、城管窗口、人社窗口、住建窗口……”3月28日,“荆楚政法基层行”第三期主题采访宣传活动走进黄冈市,敞亮整洁的办事大厅、一体化开放式的受理窗口是这里综治中心的标配,早在2022年,该市的市区一体及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站)建设运行就实现了全覆盖。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从省际边界警务室到“老邓调解工作室”,从大小网格长制度再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站式多元化解平台,黄冈市积极解决群众的烦心事,让更多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用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向采访团展示了基层治理的黄冈路径。
“老邓调解工作室”出了个全国模范调解员
“群众诉说烦心事,我热情接待,递上一杯热茶,坐下来慢慢说……”在蕲春县八里湖办事处,“老邓调解工作室”的“五心”调解工作法闪烁着温情光芒。邓迟生2016年从社区干部岗位到龄退休后成立了“老邓调解工作室”,义务当起了邻里“和事佬”,成功调解上百起邻里纠纷,先后被评为“省级金牌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采访团探访“老邓调解工作室”。陶辉 摄
2024年,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全面推进品牌调解室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蕲春县大力宣传推广“老邓调解工作室”工作经验,出台“百家调解室”建设工作指引,精心选聘调解员,在人员密集和矛盾突出的地方培育建设个人调解室,打造了“老张调解室”“老王调解室”等8个品牌调解室。
“老邓原先是村里的生产队队长,50年前的地是谁家的,他都清楚知晓,正是因为非常了解当地情况,老邓调解说话很有分量,村民愿意听他的。”蕲春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赵军说,老邓不只是在调解室里化解矛盾,还常常走到田间地头,走到百姓家里现场调解。
据邓迟生介绍,“老邓调解工作室”坚持“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以“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为工作理念,提出“五心”调解工作法,以创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助力社会治理工作。
去年七月,村里的水产养殖户因增氧设备噪音扰民遭投诉,双方沟通未果后发生激烈争执。邓迟生夜里一点接到电话后急忙来到现场,面对剑拔弩张的双方——投诉人因长期失眠濒临崩溃扬言“投毒”,养殖户为守护鱼苗寸步不让,他当机立断采取“分头安抚”策略。
“我跟投诉人承诺,让他白天在家休息,我来承担当天的误工费,然后,我又劝养鱼人换一个静音制氧机。”这场看似普通的邻里纠纷,在他“情理法”交融的调解下,不仅避免了可能因缺氧导致价值十多万元养殖鱼死亡的经济损失,也避免了矛盾激化。
“小调解服务大民生、小成本解决大平安、小队伍发挥大作用。”这是邓迟生对调解工作的感悟。近年来,“老邓调解工作室”先后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0余件,化解率达到98%以上,其中经济纠纷调解成功案件达20余件,涉案资金超200万元。
专职调解员再获群众“回头约”
“这次杨慧帮我调解追回了5900元,我很感谢她!另外还有人欠我近20万元未还,这次我还想找她帮忙。”居民魏女士笑着说,杨慧给她带来很大信心。
今年2月,魏女士将拖欠其5900元、讨要多次未还的郑某某上诉至蕲春县人民法院。法院立案庭经过初审,将此案件委托蕲春县综治中心进行调解。杨慧曾是蕲春县赤东派出所所长,退休后经推荐来到县综治中心担任人民调解员,经过她真心、耐心、细心的“释法明理”,双方当天就达成了调解协议,郑某某足额支付欠款。
3月11日,魏女士将一面印有“快结快办效率高,为民服务暖人心”的锦旗送到县综治中心,感谢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为民解忧。这面锦旗,正是该县创新诉源治理机制的生动见证。
据蕲春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赵军介绍,全县以平安建设活动为抓手,以强化阵地、队伍、机制以及重点人群的服务管控建设为基础,搭建起“1+4+N”调解平台,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有力维护了全县政治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采访团在蕲春县综治中心。陶辉 摄
数据显示,自2022年建立“一站式”解纷平台以来,蕲春县民商事诉讼案件量下降11.7%,综治中心调解量年均增长200%。目前,9个专业调解委员会、21名专职调解员构成的解纷网络,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6%。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新时代“枫桥经验”正绽放出新的光彩,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着“蕲春智慧”。
省际边界警务室联防联调“寻牛记”
在鄂皖交界的黄梅县独山镇东观村,省际边界警务室的蓝色标识格外醒目,面对当地复杂的社会治理环境,独山镇探索出了跨省协调联席、问题隐患联防、矛盾纠纷联调等一系列特色做法,构建起跨省治理共同体。

采访当事人。陶辉 摄
“多亏了雪亮工程的普及,我们从天眼监控中看到了他丢失的那两头黄牛的去向,这为我们后续的调解工作节约了很多时间。”黄梅县公安局独山派出所民警蒋大勇介绍说。
1月29日,源湖村村民陈某的两头黄牛走失,被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佐坝乡洪岭村养牛户尹某拾到并认领。接到报警后,独山派出所迅速与佐坝派出所联系协调处理,并向省际联防联调专班上报。在联调专班的共同努力下,2月18日上午,失主陈某与尹某在独山镇东观警务室达成归还失牛的协议。“虽然过程比较曲折,但能达成这个结果让我们倍感欣慰。”蒋大勇感叹道。
“我们通过成立‘平安边界建设联席会’,按季度召开会议,统筹协调重大事项。设立‘边界事务联络官’、签订‘边界平安建设合作协议’,双方形成了一套跨行政区域的协作机制。”黄梅县独山镇党委副书记聂陈园介绍说。

失主送上锦旗。资料图片
在两省交界地域交通事故矛盾纠纷多、人员流动大的背景下,这种跨省联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种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联合调解,有效解决了边界治理中的“真空地带”问题,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和覆盖面。自2024年年初实行该机制以来,成功排查了双方交界地区的7个村45起矛盾纠纷,发现隐患10余起,预防处置10余起,大大减少了民生小案的发生。
大小网格长串起社区治理闭环
著名的五祖寺所在地黄梅县五祖镇,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走出了一条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之路。采访组实地探访了该镇刘岳社区综治中心。
“在设置社区网格管理架构时,我们便构建了网格员从源头排查纠纷的机制。”五祖镇党委副书记熊峰介绍,每个网格涵盖75户村民,为确保排查全面、清查见底,网格体系实行分级处置:小网格长负责信息采集,大网格长汇总后转交由“五老”、乡贤、法律顾问等组成的调解团队。
调解过程中,矛盾双方可自主选择“信得过、情况熟、能力强”的调解员,根据纠纷复杂程度实施分级调解——简单矛盾群众自调、一般矛盾社区帮调、复杂矛盾镇村联调。该机制通过分类处置实现了简易矛盾快速化解、复杂矛盾协同攻坚,有效提升了调解效率。
在黄冈,基层治理的黄冈路径正越走越宽,越走越稳。黄冈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整合资源力量、健全联动机制、强化科技支撑等措施,推进市县乡综治中心高标准建设、规范化运行,打造“一站式”多元化解平台,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及平安建设的坚强“堡垒群”,让群众解决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