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大学生吃酒席随礼100元被指太少”的话题冲上热搜后,有记者打开社交媒体,邀请陌生人来婚礼“吃席”的帖子比比皆是,评论里则是一呼百应的报名。
从连续的两篇报道看,吃婚宴酒席的陌生人多是年轻人(大学生)这个群体。“陌生人吃婚宴”,这一种“请吃”和“吃请”,双方的体验感非常好。一方有“撑撑场面”的需求,一方有“沾沾喜气”的顺便。正如邀请过陌生人参加婚礼的新娘李媛所言:“这是一次恰到好处的连接”;主动参加别人婚礼的林雨也说:“这是一次恰到好处的相遇”。
“陌生人吃婚宴”,这一现代婚礼的更新有如下特点:
第一,新人真正做自己婚礼的主角。一直以来,多数婚礼都是父母总导演,新人近似客串演出。而李媛在城里的婚礼完全由自己作主:免去接亲的繁琐细节、改掉新娘入场时由父亲交给丈夫的环节、不设置伴郎和伴娘,邀请陌生人也是其中的一项。
第二,请客与赴宴不以金钱为条件。不论是请陌生人参加婚礼的李媛,还是林雨主动参加那一场婚礼的主人,都事先声明不收礼金。而婚宴礼金一直是沉重的社会话题,也是压在许多人身上的一座大山。在这里,像滚雪球的礼金难题在局部被轻松化解。
第三,突破流动社会的人际交往障碍。现在交通和通信空前发达,可仍然有不少年轻人陷于孤独,并受阻于婚恋门前。蹭过沉浸式爱情典礼体验后,对爱情持悲观态度的林雨开始相信生活中有着平淡的幸福,终于对自己的婚姻和婚礼有了小小的期待。
第四,收获有别于家人祝福的异外惊喜。因为请和被请不以金钱为条件,陌生人送上的祝福不乏匠心独具。如不收礼金的李媛还是收获许多意外的惊喜。让她印象深刻而很受用的是一幅精心装裱好的卡通画,上面是对方亲手画的新郎与新娘的卡通形象。
第五,享受奇妙缘分之后的顺其自然。婚礼之后的李媛和那些陌生朋友没有更多联系,只偶尔在朋友圈点赞和互动。陌生人参加婚礼后,有的选择默默离开,不过多打扰和强求。林雨在婚礼散场后,并未与新人交换联系方式,只在告别时再次衷心祝福。
当下的“陌生人吃婚宴”,似乎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主客感觉非常好,好就好在彼此缘分恰到好处。它传递的是一曲令人耳目一新的“二重唱”:大胆接纳陌生人;真诚祝福幸福人。在社会信用不足的当下,这犹如一股清风,亲切可人,弥足珍贵。其中的神秘感、幸福感,还有潜在的安全感,是由参与者纯结的美好人性来保证的。这般美好,还需要主客双方以一定程序建立信任的约定俗成。比如事先经过线上确认为宜。如果是随机参加,必须征得同意。不当“不速之客”,切忌没有边界,喧宾夺主,防止成为别人婚礼的负担。与其争论随礼100元是多是少,不如做好金钱之外的文章,为新人奉献精神层面的惊喜。
从目前的影响力和响应度来看,“陌生人吃婚宴”极有可能形成一种婚礼新风俗。一是它本身有社会基础,在流动性社会,年轻人在外地城市结婚非常普遍;二是它具有简约、随缘、经济和新奇等特征,能够被很多年轻人接受;三是它犹如一种源自生活泥土里自发生长起来的作物,有生命力。也许“陌生人吃婚宴”只是每场婚礼的少数,但它会影响其它陈旧或迂腐的习俗得以改进。比如婚礼中的金钱观念。这种交往不再让人背上人情债。如果官方、媒体及社会舆论加以正确引导,社会组织进行必要规范,移风易俗,相沿积久,这种婚礼及交往就会在特定范围和特定人群内形成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红笔:易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