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教程>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评论教程 > 正文

【红笔观察】老报纸升值为“特别礼物”演绎楚商好故事

时间:2022-12-11 浏览量: 作者:易国祥

一份来自十堰的特别礼物——跨越半个世纪的泛黄“老报纸”送给陈东升。当年,《湖北日报》刊登了陈东升小小年纪助人为乐、当残疾女孩“小老师”事迹。对于这段往事的主角、当今楚商“盟主”陈东升来说的确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礼物。这份特别礼物承载了一个楚商好故事的丰富价值,表达了对他助力十堰低碳绿色发展所作的贡献,也为2022年湖北楚商年会在十堰举办别样花絮。

十堰日报社主任记者吴可新(左一)送上了50年前的《湖北日报》和一张“生日报”给陈东升(右二)。


笔者参加过楚商早期一些论坛活动,聆听过许多楚商故事。我也是天门籍人,风度儒雅的天门籍企业家陈东升自然成为我关注的对象。我曾为一个刊物撰写卷首语《与武汉共患难凸现武汉校友的“真爱”》,就记述了2020年初武汉抗疫最艰苦的开始阶段,陈东升带领泰康集团为10万余医护人员每人捐赠20万元保额的保险,捐款捐物过亿元。作为武汉大学的“杰出校友”,他还向广大校友发布动员令,在全球寻找抗疫物资,全力支援武汉打赢疫情阻击战。

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们是英雄,英雄背后的“增援者”也是英雄。儒商是如何修来的?来自十堰的特别礼物为我们呈现了这位楚商学生时代的这段佳话。

读小学的陈东升,牵头成立了一个校外学习小组,帮助那些在学习功课上有困难的同学。当看到老工人李大伯家双腿残疾、不能上学的女孩渴望学习的样子,李东升主动和小组同学一起帮助女孩学习文化知识。在学生时代,这也许是一种偶然行为。可几十年之后,当初这一善举对于已经身价数百亿的企业家的陈东升,又何尝不是人生的一个闪光点。

“旭日东升,其道大光。”一个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人格和品质,对国家、对社会有多大贡献,也许与后来的机遇有关,但一定可以在他青少年岁月中寻找到源头。无需过多诠释,它能直观启发人们的思考,家长对孩子应该怎样教育,青少年从小应该怎样为他人着想,如何成长,楚商与“老报纸”的故事无疑具有历史教科书的价值。

1972年6月1日的《湖北日报》第3版,一篇题为《小老师》的新闻通讯报道了陈东升和几位同学帮助双腿残疾的李新华学习文化知识的事迹。


“老报纸”升值成为“特别礼物”,或许只是一个企业家的人生花絮,但这并不是由故事主角刻意演绎出来的,而是由“粉丝”用心梳理出来的。

两年前,陈东升个人捐资9000万元建设天门母校万林实验小学,在奠基仪式上,他回忆1972年和同学们帮助女孩学习的事迹上了省报的故事,现场不少人都听过、看过,却唯独这位天门老乡、十堰日报主任记者吴可新没有白听,新闻敏感促使他千方百计辗转找到这张报纸,并选择在十堰承办楚商年会的时机,送给莅堰主持年会的陈东升。人说“礼轻情意重”,在这里,备礼因为特别用心,情谊才特别厚重。这个礼物的准备过程,体现了专业媒体人的职业素养和人文情怀,不失为一个讲好企业家故事的故事。

慈善企业家的故事,和呈现这个故事的故事都告诉我们,好的故事不是“演”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讲出来的,而是一步一步朝着正确方向做出来的,是有心人拂去历史的尘埃,用明心慧眼辨识出来的。人生从来没有剧本,每时每刻都在直播。让我们每个人都演好自己的“即兴戏”,不论“主角”“配角”,还是当个“好观众”,既能发现隐入时间隧道中的亮点,又会审美我们这个伟大而又精彩的时代,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红笔:易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