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解放军报》发表《加夜班的同志为啥这么多》一文,披露凌晨12点半机关楼“夜餐领取机”前排起长队,朋友圈里不时看到类似“夜色衬托着办公室明亮的灯光”,窥见许多机关存在着“表演式”工作的种种“怪现象”。在该新闻引发媒体对于“工作表演”如潮批评的同时,一些人想起另一个词,即“工作表现”。那么,我们以后还要不要去图“工作表现”呢?
过去多少年,观察和评价人最基本的说法,通常是“某某某工作表现积极主动”,或“某某某工作表现消极怠工”。有时对于正面表现,往往被有些人说成带有贬义的“某某某图表现”,云云。即使是真有个别人存在投机取巧,在那个年代,似乎都没想到要把“工作表现”提升到“工作表演”的高度。
如今,形势比人强。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有在领导面前要干得好一些的冲动,又有担心领导窥见我们稍显个人动机的胆怯,还怕外人讥讽为“图表现”。没想到,如今华而不实的“工作表演”,表演者无所顾及,唯恐不足。领导和观赏者,似乎信以为真,有的干脆假装信以为真。
笔者认为,“工作表现”与“工作表演”,一字之差,内涵和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解决问题,是要坚持的,后者是满足私欲,是要唾弃的。讲“工作表现”,既要看是否遵循客观规律和工作要求,又要看是否有组织观念、群众观念;既要看工作过程,又要看工作结果;既要看领导视角下的表现,又要看领导视角外的表现;既要看平常小事的取舍,又要看关键时刻的进退……而一旦醉心于“工作表演”,一般是已经脱离了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轨道,一心想着自己的名利得失,刻意迎合领导的偏好与倾向,有时也忽悠一下群众,就是不准备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工作表演”中的演员与目标观众,活脱脱就是《皇帝的新装》里大臣与皇帝的角色。
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正在展现前所未有的希望和可能,但面临着极其剧烈而复杂的国际局势,又处在国内发展、抗疫与稳定需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艰难时刻。对于每一个党员干部,既有中央和各级组织越来越明晰的要求和价值判断,又有各种形式的科学监督和社会的理性关注。祖国统一、民生改善、社会治理、更高水准的现代化、基层群众的“急难盼愁”……千头万绪,任重道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有无数个理由需要每一个人奋发有为的“工作表现”,有同样多的理由需要摒弃浪费精力和资源的“工作表演”。评价、考察、任用干部仍然需要看“工作表现”,而决不能让“工作表演”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
“衡量一个干部的好与差,就是看他能不能办实事。”当组织识人选人时,让干部出列走几步;当人民群众需要时,有干部挺身而出;在急难险重面前,有干部中流砥柱;在名利和诱惑面前,有干部退避三舍。这样的“工作表现”我们十分需要、永远褒奖。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哪怕被别人误解为投机取巧,哪怕遭人讽刺和挖苦,也要笃定前行。
而“工作表演”却是万万不能继续下去了。尤其是前面提及的“夜餐领取机”前排起长队,朋友圈里秀黑夜里加班的灯光,格外令人不安的,竟然是这些信息来自我曾经工作过的前线部队。“军中无戏言”,岂容耍儿戏?天长日久,入“戏”太深,国家安全,人民福祉,既有近忧,更有远虑。
(红笔:易国祥)